☆ 殯葬文化: 吊唁短信
吊唁短信:
1、逝者已登仙界,生者節哀順變。
2、四月草青,顧影自憐,傷青,傷心,望節哀!
3、這是個特別的日子,裝載著千絲萬縷的思念,如果你真的為他/她好,請你快樂多一點!
4、生者幸福是對逝去親人最好的安慰,為了老人家的希望你一定要努力讓自己快樂起來!
5、請記得,他的教誨和疼愛會永遠陪伴在你身邊,你的腦海里還會經常浮現出他微笑的慈顏;請為了關心你的親朋更加積極而快樂地活著,讓他在天堂里為你自豪地。
6、清明時節,楊柳依依,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俗,我無柳可折,給你發條短信:期盼早日再相逢!
7、慎終追遠,不忘先人。
8、又到清明時節,你在何處寄托哀思?
9、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10、山清水秀風光好;月明星稀祭掃多。 春風已解千層雪;后輩難忘先烈恩。
11、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12、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13、年長自送行人,折盡邊城路旁柳 圬泥嘆無聲,佛手采清純! 清明節到了,掃墓去吧。
14、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
15、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快快在家門口上別上一條柳枝吧!
16、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
17、清明正當今月夜,風光別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鐘猶是春。
18、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花燃山色里,柳臥水聲中。
19、風沙漫天鎖殘陽,獨依云閣心彷徨。欲執玉腕偕白首,愁離催人愁斷腸!- -《情殤》!清明節
20、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
21、暮至清風閣樓,幽月殘瘦。佳人倍顯嬌柔,萬分清秀。談笑之間,山盟海誓蒼天。萬年守侯,我心依舊!
22、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23、明時帝里遇清明,還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兩初晴。
24、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不種瓜也不種豆,我種友情,一世常青!
25、昏中總有不變的等候,晚風中總有永恒的期待,寂寞時總有孤獨的身影,想你時總有想思的淚滴。
26、我也很難過,我能幫上你什么忙嗎?如果什么時候需要我,盡管打電話給我,好嗎?我會陪著你,也會讓你有個可靠的肩膀可以伏在上面哭泣。
27、趕快讓心情好起來吧,你看就連今天的陽光都如此明媚燦爛,都在努力為你驅逐煩惱焦躁,希望你灰暗的心情在此刻明亮起來,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28、親愛的,不要再難過了,好嗎?希望我的愛能夠支撐著你堅強地挺住,讓我的愛帶給你希望與力量吧!真的好想看到你美麗燦爛的笑靨!
29、活著的人比死去的人更需要勇氣,未來的路上,有我相伴,你一定不會寂寞!
30、要我怎么安慰你,我只能輕輕的告訴你:逝者如斯!只能記掛在心頭!
31、愛幽幽兩情難卻,情幽幽相聚無時!沒有你的時候,你就是我的世界;和你在一起時,世界就是你的。
32、記得莎翁劇作中有句臺詞:誰造的房子更堅固,是掘墓的人,他造的房子可以住到世界的未日。清明了,不知道另一個世界的親人,他們過得還好嗎?
33、涼簟冰壺寒世界,能不思卿一默然。清明節到了,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想到過世的親人,回憶以前的點點滴滴,讓眼淚再次流過那年那月。佳節清明桃李笑
34、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妻婦。士甘焚死不公候,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黃庭堅---清明。幾縷青煙隨風起,滿野紙燼飛。
35、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心如潮涌,潮涌是心,天天心情似潮涌。真的好想你...
36、煙云灑落情一片,雨霧茫然段一年。林飛郁郁情飄然,情海沖沖段開巖。
37、天堂里有天使為她唱歌,而你,我的朋友,誰可以安撫你惆悵的心!
38、睹物思親常入夢;訓言在耳猶記心。
39、寒食雨傳百五日;花信風來廿四春。
40、流水夕陽千古恨;春風落日萬人思。
41、春回大地九千萬里寒食雨;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風。
清明節古詩詞:
1、《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途中寒食》(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3、《寒食》(唐)韓翃春
城中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4、《閭門即事》(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5、《清明》(宋)王禹
俏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6、《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7、《寒食上冢》(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8、《郊行即事》(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9、《清明》 (南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百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10、《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11、《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現代清明節詩詞:
1、憔悴墳頭土,見之如親人;千古仿徨事,此物最傷情
2、丙子清明:桃花粉紅杏花白,雨打花枝樹樹開;行人面上悄悄下,幾家墳頭哭聲哀
3、辛已清明:天公無情最無情,不憐人間孝子心;為賺小可一掬淚,忍教清明雨紛紛
4、風吹外婆在時雨,雨打外婆在時風;年年此日都留淚,歲歲墳前奠斯人。
5、陰陽無途通音問,清明尋路且上墳;點點淚和紙錢化,水酒少去不見人。
6、道邊衰草萌生意,一點新綠妝枯黃,縱然無雨猶下淚,外婆墳在堆云旁。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于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于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后,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
24小時服務電話:18939884868 多線 (7天24小時全天候節假日無休息);
值班QQ:1397488186 972445352;
值班MSN:18939884868@189.cn;
吊唁短信:
1、逝者已登仙界,生者節哀順變。
2、四月草青,顧影自憐,傷青,傷心,望節哀!
3、這是個特別的日子,裝載著千絲萬縷的思念,如果你真的為他/她好,請你快樂多一點!
4、生者幸福是對逝去親人最好的安慰,為了老人家的希望你一定要努力讓自己快樂起來!
5、請記得,他的教誨和疼愛會永遠陪伴在你身邊,你的腦海里還會經常浮現出他微笑的慈顏;請為了關心你的親朋更加積極而快樂地活著,讓他在天堂里為你自豪地。
6、清明時節,楊柳依依,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俗,我無柳可折,給你發條短信:期盼早日再相逢!
7、慎終追遠,不忘先人。
8、又到清明時節,你在何處寄托哀思?
9、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10、山清水秀風光好;月明星稀祭掃多。 春風已解千層雪;后輩難忘先烈恩。
11、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12、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13、年長自送行人,折盡邊城路旁柳 圬泥嘆無聲,佛手采清純! 清明節到了,掃墓去吧。
14、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
15、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快快在家門口上別上一條柳枝吧!
16、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
17、清明正當今月夜,風光別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鐘猶是春。
18、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花燃山色里,柳臥水聲中。
19、風沙漫天鎖殘陽,獨依云閣心彷徨。欲執玉腕偕白首,愁離催人愁斷腸!- -《情殤》!清明節
20、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
21、暮至清風閣樓,幽月殘瘦。佳人倍顯嬌柔,萬分清秀。談笑之間,山盟海誓蒼天。萬年守侯,我心依舊!
22、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23、明時帝里遇清明,還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兩初晴。
24、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不種瓜也不種豆,我種友情,一世常青!
25、昏中總有不變的等候,晚風中總有永恒的期待,寂寞時總有孤獨的身影,想你時總有想思的淚滴。
26、我也很難過,我能幫上你什么忙嗎?如果什么時候需要我,盡管打電話給我,好嗎?我會陪著你,也會讓你有個可靠的肩膀可以伏在上面哭泣。
27、趕快讓心情好起來吧,你看就連今天的陽光都如此明媚燦爛,都在努力為你驅逐煩惱焦躁,希望你灰暗的心情在此刻明亮起來,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28、親愛的,不要再難過了,好嗎?希望我的愛能夠支撐著你堅強地挺住,讓我的愛帶給你希望與力量吧!真的好想看到你美麗燦爛的笑靨!
29、活著的人比死去的人更需要勇氣,未來的路上,有我相伴,你一定不會寂寞!
30、要我怎么安慰你,我只能輕輕的告訴你:逝者如斯!只能記掛在心頭!
31、愛幽幽兩情難卻,情幽幽相聚無時!沒有你的時候,你就是我的世界;和你在一起時,世界就是你的。
32、記得莎翁劇作中有句臺詞:誰造的房子更堅固,是掘墓的人,他造的房子可以住到世界的未日。清明了,不知道另一個世界的親人,他們過得還好嗎?
33、涼簟冰壺寒世界,能不思卿一默然。清明節到了,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想到過世的親人,回憶以前的點點滴滴,讓眼淚再次流過那年那月。佳節清明桃李笑
34、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妻婦。士甘焚死不公候,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黃庭堅---清明。幾縷青煙隨風起,滿野紙燼飛。
35、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心如潮涌,潮涌是心,天天心情似潮涌。真的好想你...
36、煙云灑落情一片,雨霧茫然段一年。林飛郁郁情飄然,情海沖沖段開巖。
37、天堂里有天使為她唱歌,而你,我的朋友,誰可以安撫你惆悵的心!
38、睹物思親常入夢;訓言在耳猶記心。
39、寒食雨傳百五日;花信風來廿四春。
40、流水夕陽千古恨;春風落日萬人思。
41、春回大地九千萬里寒食雨;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風。
清明節古詩詞:
1、《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途中寒食》(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3、《寒食》(唐)韓翃春
城中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4、《閭門即事》(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5、《清明》(宋)王禹
俏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6、《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7、《寒食上冢》(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8、《郊行即事》(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9、《清明》 (南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百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10、《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11、《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現代清明節詩詞:
1、憔悴墳頭土,見之如親人;千古仿徨事,此物最傷情
2、丙子清明:桃花粉紅杏花白,雨打花枝樹樹開;行人面上悄悄下,幾家墳頭哭聲哀
3、辛已清明:天公無情最無情,不憐人間孝子心;為賺小可一掬淚,忍教清明雨紛紛
4、風吹外婆在時雨,雨打外婆在時風;年年此日都留淚,歲歲墳前奠斯人。
5、陰陽無途通音問,清明尋路且上墳;點點淚和紙錢化,水酒少去不見人。
6、道邊衰草萌生意,一點新綠妝枯黃,縱然無雨猶下淚,外婆墳在堆云旁。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于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于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后,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
24小時服務電話:18939884868 多線 (7天24小時全天候節假日無休息);
值班QQ:1397488186 972445352;
值班MSN:18939884868@18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