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鄉土情,每年清明回家祭祖,父親都是一身黑衣服,而每年最后一個離開的人都是叔叔,今年我第一次把這一切記錄下來??
每年這一天大姑從離十多里的家中趕到叔叔家,從來早到,從未遲到,我遵從內心也是父命"早清明、晚十一",提前一天從幾百里之外歸來,我今天一早先驅車到叔叔家集合,備好添土的鐵鏟和紙錢,還有插在冢頂的柳樹條?以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年天氣熱了一點,藍天、白云、麥田里到處都是祭祖的人們,不同的是多了黃花,少了爆竹。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接受親人們關愛,并在關愛的環境中成長,每個人來到世上沒有什么事情比孝順父母更為重要,百善之首為孝,看到至親們面對先人的三躹躬,我的內心也伴著躹躬為之一顫,落葉歸根……
我在父親的帶領下為先人們分別插柳,添土,焚香、聽爺爺講:曾祖父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為國捐軀的軍官,是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8軍軍長武士敏的上校團長,畢業于天津講武堂,在中條山戰役運城垣曲保衛戰王村之役中犧牲??一提舊事,我對那些倭寇的仇恨有增無減……在那個亂世,我的爺爺從天津中學休學,去為曾祖父守靈,1951曾祖母帶著祖母從運城絳縣橫水鎮柳莊返鄉探親,適逢土改,就在家留了下來,聽父親說,祖奶奶宅心仁厚,奶奶美麗大方,我們什么時候來祭奠一定要記著添土,永不能忘??
奶奶可惜紅顏薄命在我叔叔兩歲半不到就因病去世了,我想叔叔應該是得到母愛最少的,但叔叔每年祭奠時與奶奶講話是最多的,我添土時,每年叔叔都會用雙手輕輕拍打土體,讓每一塊土疙瘩都伏伏貼貼在冢上圍著柳條拍成一個圓頂,雖然我把奶奶的孤冢與叔叔的合影調成單色,我想世上沒有任何色彩可以表達出叔叔的心情,叔叔他常講家人對他的幫助是最多的和最好的,娣妹三人在爺爺和曾祖母的帶領下一起挺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很不容易,一切都會好很多……
譬如他戰勝了晚期食道癌、任何糟透的事情砸下來,他從不埋怨,從不退縮,像是海明威筆下的那個老人在無邊的大海上同暴風雨和大白鯊在赤胳搏斗,從未屈服!歸去來兮!藍天下的相思就像腳下的彎彎的路,我的夢就裝在行囊中,天上的白云,你是那一天我噙著淚水抬頭看見的嗎?
尋找妹妹:張玉真,抗日烈士張國棟的女兒,張國棟,國民革命軍運城防務團長,祖籍河南柘城,犧牲于從小王莊到橫水王村一戰中,終年40歲。
與被需找人是兄妹:我是張國棟的二兒子張殿玉,現在河南商丘柘城縣,今年83歲,我和母親1951年從山西橫水劉莊回柘城探親,時逢土改后定居。
失聯原因:1948年,父親戰死后,玉真(最后一面時年僅3歲多,今年大約73/74歲)和她媽媽及剛出生的小妹妹(最后一面時年僅半歲多)攜她的大姐姐小苗(有點鴛鴦眼,最后一面時14/15歲)從山西絳縣橫水鎮到運城或垣曲一帶小王莊/劉寨謀生后失去聯絡。因為玉真妹妹跟著她媽媽(我和玉真是同父異母的兄妹),有可能改嫁,所以現在是什么姓名還不清楚,我爺爺年輕時也曾去找過,終因自己盤纏不足和家庭原因(怕國民黨父親的身份,給媽媽和妹妹家添亂)而擱淺,現在爺爺的母親也早已仙逝,爺爺再無忌憚。希望能借助這個平臺,找到爺爺的親人,雖然分別時很小,可能玉真還不記清楚事情,但是她出生后在家里面一直有他帶著,感情較深,還有苗苗姐,爺爺十分想念,不知道曾經的和和睦睦的一家人,何時才能團圓,我爺爺苗苗姐應該記得住,張殿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