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手澤
古人說:文章寫出任君看,不把寫法透與人,但我卻想把自己總結出的六百多種墓志銘祭文寫作技法挑一部分出來,與大家分享。下面所說的“文章”特指墓志銘祭文之類。
墓志銘祭文的寫作技法心得:
1、臨景遇事而結想。從眼前情景起興,然后搖曳生姿,不顯突兀。文后須蕩余波,加內涵,增厚度,拔高主題,使竿頭更近。
2、寫一個人即是寫與他相關聯的人和事。格局不可太小,主題要升華,既有個人,也有家國。既有大節行止,也須有軼事,方見情趣。以軼事作收,位置較佳。
3、蘊思鑄辭,當尋經索緯。所謂尋經索緯即是以某點為坐標,展開前后左右的聯想,轉出思緒來。此點非閱世深而蘊積久者難以做到。胸中有溝壑,才能夠視通萬里思接千載。/4、文章若要有厚度,首先要多層面。有事實、有想象、有議論、有抒情、有天道、有人情、有人間、有靈界、有近景、有背景、有逼真、有模糊。“實”要精致生動,“虛”要深刻有味。既有事實之詳盡清晰,也有幽邃深遠之美。無“實”顯空洞,無“虛”缺靈性。
5、文章不可自夸所有,但也不必自昧所有,應展示的要展示出來,只是不要炫才。因此要向縱深挖掘,擴大容量,深化內容,層層推進,俞進俞美。轉折與層次越多,文章越有容量和深度。無蕩漾曲折,不成文;無縱橫游衍,不豐厚。
6、摹寫人生萬狀,不可如菜單般一一羅列。文字宜疏朗,不要做繁縟沉悶的敘述。所謂空際得神,即是“寫意”,不在實處做窮形盡相之語,文字索然無味令人厭憎。墓志銘因受篇幅限制,要用較少的文字表達盡可能多的內容,尤其講究煉字煉句,畫出靈魂,透出風骨即可。拉拉雜雜絮叨瑣事,游離于主題之外的枝枝蔓蔓,刪之。
7、為文當有不寫之寫,筆墨之外另有深意,讓人有涵詠玩味的空間。否則,滿紙盡是人生瑣屑,氣脈骨肉盡露,一覽無余,失之淺薄。讀者能意會到的東西,作者無庸費辭。
8、不宜直說者,當隱約其辭;虛幻的東西,要用不確定的口吻說出,總須妥帖。
9、起承轉合要有法度,意脈流貫,篇法圓緊。接榫之處嚴絲合縫,關合無痕,防止邏輯混亂。要有因果鋪墊,無突兀生硬之弊,有水到渠成之妙。
10、文章當有緩有急,不可全急,不可盡緩,當如音樂之有節奏。文章當有波瀾,要有曲折蕩漾之妙,騰挪跌宕,力避單調乏味,不一味流走,才有抑揚頓挫之致。
11、有時需要用大流量宣泄心中的惜慕或怨憤,有時卻要把激烈的郁結以蘊藉出之,是酣暢淋漓,還是委婉含蓄,須因事而宜。要考慮文章前后風格一致、色調和諧、氣韻相通。
12、不必要的雕琢,最易喪失本色美,不足以傳其神韻,且嫌做作,是作文大忌。不可因炫才賣弄,讓本應色彩淡的東西寫得太濃,造成主次不分,意象凌亂。
13、既然是祭文墓志,感傷必不可少,但不要過于頹廢絕望。既要言之有味,又要味厚不膩,要把握尺度,不要夸張失真。措辭要得體中肯,摒棄造作。
14、摒棄六朝藻繪文風,尊重師法韓柳歐蘇,言簡意賅,平實可信。過于講究對仗工穩,難免板滯,以散調成文,文情曲折跌宕,易表達深邃綿邈的情致。辭蕪句繁,會給人復沓臃腫之感,無關宏旨者,以割愛為佳。好文章是才更是情。
15、銘文雖尚古雅,但也貴在真樸,須有天籟之音,如過分雕琢其詞,擬古作偽,親戚朋友無注釋不能明了其意,我們寫銘文目的何在?
16、文章要能隨意賦形,密合當時的現實,隱含時代面影。只彈古調,不合時宜,味道寡薄,內容貧弱,寫成田園牧歌,皆為文章之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