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廳里哀樂低回,逝者靜臥松柏叢中,來自各地的生前友好靜默致哀。南海艦隊李鐵青業務長致悼詞,低沉莊重的聲音在肅立者心頭掀起陣陣熱浪。
張鵬高,南海艦隊原軍訓處長,廣東梅縣人,1950年秋投奔葉帥校長,南方大學畢業,調南京海校,1952年到中南海軍第一艦隊(支隊)掃雷艦,1953年入黨提部門長,歷任團師軍艦隊兵器業務長25年,經剿匪、遠航、開辟航道,出國作戰,全軍比武鍛煉成長。1968年海軍研制掃雷磁鋼,參加科以上進京團受到毛主席接見。1972年至1973年任援越掃雷隊指揮組長,1975年至1976年任援柬排雷指揮員,1979年至1980年艦隊訓練中心教練,1981年至1982年任作戰海軍編隊副參謀長,1983年任艦隊司令部軍訓處長,艦司黨委委員,軍事研究員,1989年退休。獻身軍隊40年,立功受獎16次,寫戰例教材百萬字,國防科委兵器名人之一,軍史留名。一生勤奮清正,評為優秀黨員。
逝者故去,精神猶在。悼詞字字如金,在人們心中留下強烈震撼。眾人一時紛紛感嘆悼詞簡短而博大精深,別樣人生讓人肅然起敬!李鐵青業務長告訴大家,悼詞出自張鵬高之手,由他自己精心修改而成。
聞者大驚,充其量聽說過大徹大悟的智者偉人為自己寫回憶錄直至墓志銘,沒見過為自己寫悼詞的人!后來從張鵬高家人處得知,張鵬高幾年前就開始修改這篇題為“人生簡歷”的悼詞,而且越改越短,把自己的大寫人生濃縮到一張方格稿紙之中。
張鵬高已然故去,但音容笑貌卻在我心中揮之不去,幾縷往事浮上心頭,栩栩如生。當年我還是普通一兵的時候,就曾隨其下部隊參訓或參演。記得他每到一處,工作都細致入微。艦隊水雷比武期間,只要是到水雷實操訓練現場,他一蹲就是半天一天,他要看部隊的實操水平到底如何,但他不指手畫腳,只是關鍵處點撥只言片語,更是顯得莊重威嚴。故而他到部隊指導業務工作,水中兵器的同行都如履薄冰認真負責。有一次在碼頭等交通艇過海,他發現碼頭武裝更帶纜姿勢不對,他現場手把手教練半小時,寧愿坐第二班交通艇,也要讓武裝更聽懂練熟如何正確帶纜。
那年,珠江口布雷演練。張鵬高時任艦隊水武業務長,艦隊各級水武教練員和訓練部門的指揮員濟濟一堂,交流訓練成果,部隊叫響了“港岸苦練,海上精練”的口號。組織大規模水雷訓練比賽,是一個海上精練的難得機會。為了搞好這次訓練比賽,張鵬高馬不停蹄在艦隊部隊跑了一個多月。到了比賽這一天,珠江口區域突降大雨,這對布雷演習造成較大影響,很多人建議改變計劃,認為天不好會影響演練成績,但張鵬高不這樣認為,他力排眾議、言辭激烈:“這么大規模的演習,遇到點雨就改變計劃,真是開玩笑,要是打起仗來,一旦奉命封鎖某個敵占港口,你們還要等天氣,那豈不是誤大事。”無論別人怎么勸說他就是不松口,最后布雷演習如期舉行,觀摩團人員個個都淋成落湯雞。領導贊其執著工作標準高,他卻毫不領情:干好工作是起碼的要求,抓好訓練是我的職責。
上世紀70年代,他曾兩度出國,擔任赴越南掃雷和援助柬埔寨排雷任務指揮員,親身經受了掃雷排雷的生死考驗。多年的磨煉養成了他細致嚴謹的作風。有一次組織業務長和相關人員編寫水中武器教案和考核細則。編寫過程中,有的同志看到比武現場水雷兵操雷當場暈倒,認為考核標準和操作時間應適當放寬。張鵬高可是六親不認:“考核標準就是實戰標準,只能取上不能降格。”
退休之后,逢年過節,昔日的部屬偶有宴請。他先是猶豫,后是勉強到場,至于點什么菜喝什么酒水,他篤定要建言獻策,誰要想把菜點得豐盛一點,他在一旁肯定會反客為主當仁不讓。點十菜一湯,他要否定八個,剩下的兩菜一湯是正合了他的意愿。他千方百計把葷換素,把貴變賤,還會附帶一頓憶苦教育。道理講完了還會趁熱打鐵,不直指其人直點其過還不過癮似的:“那個時候你們多本分,什么時候學會鋪張浪費了,多少有點忘本啊!”說得大家面面相覷。席散,他定囑咐將飯菜打包:“不能浪費,粒粒皆辛苦啊!”眾人推讓,他又必定要把人批得乖乖遵命方才罷休。
這就是我所熟悉的張鵬高處長。
逝者如云,留名幾何?賢者不朽,夫復何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