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聯,屬于中國傳統文化對聯之一。是對死人的哀悼,是以對聯的形式,緬懷死者精彩人生,也是對活人的慰勉。亦系治喪禮儀不可缺少內容之一。
這一民間習俗來源于挽歌,是古時喪家的音樂,執紼者相和的聲音。古人參加送葬,皆執紼挽喪車緩步前行,故之“挽”,也作“輓”。后人由此挽歌,變而為哀悼死者的聯語,懸之喪幄。
挽聯,是人們對逝者寄托哀思,緬懷,追悼的一種文體,是對聯分類的其中一種,它和其它對聯(婚聯,壽聯等等)一樣要具備對聯的基夲要求,而挽聯是記述逝者:性格,道德,功績等等的縮影和點綴。它通俗,簡明,揭要,書寫方便,閱讀簡單,所以,在千百年來一直深受人們的重視和青睞。而廣泛流傳。
寫哀挽聯應注意幾點:
一、哀情真切。
二、用語穩重。
三、表達哀挽與評價逝者并重。
四、有針對性。
五、有時代性。
六、有楹聯特點。
七、書寫字跡工整。
八、小輩對長輩不要嵌名。
九、落款一般有敬挽字樣。
挽聯是集體或個人哀悼逝者,治喪和祭祀時專用對聯。一般分上下聯,表示對逝者的生平,成績,形象,美德,為人的性質等!以及他的死亡對后人的影響與掛念!是對逝者的哀悼,也是對活人的慰勉。有其社會性,時代的代表性,有意積極與時代精神合拍的。起正面作用,寫作中有針對性,真實性,并且要有藝術性,講求對仗,平仄,技巧,言簡意賅。一語千韻,使人過目難忘,書寫可以在長幅白紙上,也可以長幅白布(絹)上。字體可以用正楷.行書.行草.也可以用隸書.篆書等。但要以多數人能夠辨認為好!是敬挽尊敬的悼念,一般用的花圈,挽聯的落款,挽聯是悼念的意思,拜挽,敬挽,敬拜,敬送都是挽聯的最后落款的敬語;通常適用于晚輩用,嚴格來說是不對的,但是現代社會、也不講究那么多了,也都可以用。寫法和形式有一定程式,書寫時要慎重選擇挽語的用詞,尤其上半聯對逝者頌詞稱呼,不能搞錯,因人用詞恰如其分。上下半聯寫法因用詞的不同,而多種多樣……
中國是禮儀之幫。體現在文化傳統上尤為博大精深。具體到哀挽文字上,因其功用特殊,加之國人講究慎終追遠、事死如生,其宜、忌很多,表現在喪事大操大辦上就可以看出人們的重視程度。一般都是宜彰美、重歌頌,忌言不善不當,所諱為逝者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