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紙
俗念作"過紙",是掃墓的俗稱,是家祭以外的一項祭奠。清明節掃墓在唐代便已流行了。除清明節掃墓外,還有冬至節掃墓的,潮人稱為"過冬紙"。掃墓時,除三牲粿品紙鏹祭獻外,要用白色或黃色紙條置墳頭和墓地四周,用士塊壓緊,附于墓地四周的土地神土堆也同此。這種紙條,據稱也是紙錢,但沒有印金銀。掛紙的由來,據說是始于古代的寒食禁煙火,清明在寒食節期間,故不敢焚化紙錢而掛在墓上。掃墓時往往子孫成群到墓地祭拜,人數越多越感觸光彩,假如掃墓時逐年人數減少,就會被以為衰敗景象。故外出子孫們,常在掃墓時趕回鄉掃墓。掃墓時,還要修整墓場,砍除荊棘雜草,油刷墓碑鐫字。墓地遠者,子孫還常在墓地聚餐,并分祭品,說是得祖宗福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