訃聞的式樣
如何寫訃聞、唁電 訃聞是報喪的意思,是將人死了的消息申報給大眾。訃聞又有"訃告"、"訃貼"二種。 1. 訃 告 訃告,又叫"訃文",是一種報喪的文書。一般是由死者的家屬或治喪委員會發出的。訃告應該在向遺體離別儀式一周之前發出,以便死者的親友及時做好須要的安排和預備,如送花圈、花籃、挽聯、挽幛、挽幅等 訃告通告的要領有很多,可以委派專人投遞,可以通過報紙、電臺、電視臺或電話、電報、傳真和發電子郵件等向社會發出。 訃告的形式有三種:一般式、通告式和新聞報道式。 (1)一般式 這是運用最廣的一種形式,它的主要內容由以下五個方面組成: 1.在第一行的中間寫"訃告"二字,也有的在訃告前冠以死者的姓名,如 "×××××××××訃告"。字體略大于下面正文的字。 2.寫明死者的姓名、身份、因何逝世、逝世的日期、所在、終年歲數。"終年"也有的寫為"享年"。"享年"一般用于自己的尊長或人們所敬重的尊長。"終年"的用法較廣,不帶有情感色彩。 3.簡介死者生平或通告死者的遺囑。有沒有這一局部都可以。 4.通知吊唁、開追悼會的時間和所在。 5.署名發訃告的個人或單位的名稱,以及發訃告的時間。 例一: 訃 告 優秀教育勞動者×××××××××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月×××日上午×××時在滬逝世,享年××××××歲。現定于×××月×××日下午×××時,在××××××殯儀館舉行追悼儀式。遵照×××××××××先生的遺囑,喪事從簡,并謝絕禮金饋贈。謹此訃聞。 ×××××××××治喪委員會 ××××××××××××年×××月×××日 例二: 訃 告 愛妻×××××××××,因病醫治無效,倒霉于××××××××××××年×××月×××日×××時×××分去世,終年××××××歲。遵照愛妻遺愿,不舉行遺體離別儀式。謹此訃告。 愚夫×××××××××攜子女泣告 ××××××××××××年×××月×××日 寫訃告要求語言正確、簡練、莊重,以體現對死者的追悼,切忌在訃告最后畫蛇添足寫上"歡迎光臨",失去了訃告應有的嚴厲性。 (2)通告式 這種形式的訃告比一般式訃告要隆重、莊重得多。這種訃告往往是憑據死者的職務、身份,由黨和國家或一定級另外機關、團體等作出決定發出的,它往往由通告自己及其它文件(消息)配合組成。事實上,它們配合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訃告。在內容上與一般訃告基本無異,但在具體安排上有明顯差別。這樣做是為了顯示其性質的莊重隆重。這類訃告的寫法如下: A、 通告逝世的消息。內容包括: 1. 寫明"通告"的發出單位名稱及"通告"二字,這與"訃告"是差別的。 "通告"前要冠以發出單位名稱,而"訃告"前則寫的是死者的姓名。 2. 寫明死者的職務、姓名、逝世原因、時間、所在以及終年歲數。 3. 有對死者的簡單評價和追悼之辭。 4. 署名通告時間。 以上通告雖然不是由治喪委員會發出的,但卻是訃告中不可缺少的組成局部。 B、治喪委員會通告。這是訃告的核心局部,包括: 1.用粗體大字寫明"×××××××××同志治喪委員會通告"字樣。 2.對喪事的安排及具體要求。 3.署名通告時間。 4.通告治喪委員會名單。
以上三個文件往往同時發出。 (3)新聞報道式 這種形式常作為一則消息在報紙上通告,旨在曉諭社會。內容和形式都很簡單。
2.訃貼 訃貼,也是一種報喪的文書。它的內容與訃告完全相同,但在形制上比訃告更為短小,只宜投送個人。 唁電 唁電是以電報形式對死者體現追悼、對其支屬體現慰問的一種文體,是死者親友使用頻率較高的致哀形式。重要人物的唁電除直接發給喪家外,還要登報、廣播。 1. 唁電的類型和式樣 (1)領導機關、群眾團體向喪家發的唁電。這種致哀東西多是原機關和群眾團體的重要領導人或者在革命和建設中曾經做出過杰出進獻的英雄、模范、先進勞動者、科學家、藝術家等等。由于發電機關或團體與逝世者不在一地,驚悉噩耗,來不敷前往哀悼,便以唁電形式來體現吊喪。這種唁電的式樣: A. 第一行正中寫"唁電"兩個字。 B. 開頭寫收唁電單位或逝世家屬的稱呼。假如收唁電者是家屬,應在姓名后加上稱呼,如"同志"、"夫人"等。要另起一行,頂格,稱呼后加冒號。 C.正文另起一行,空兩格寫起,內容可分段也可不分段。首先直抒噩耗傳來后的悲傷之情,兩三句即可;然后以悲痛的心情簡述逝世者生前的品德、勞績果及激起人們的緬懷、思念之情,表達致哀者繼續逝世者遺志的決心,并向喪家體現親切的問候、慰藉;最后另起一行,在右下方寫發唁電的單位,署名下邊寫年、月、日。 例:以組織名義發的唁電: 致許廣平女士的唁電 上海文化界救國聯合會轉許廣平女士鑒: 魯迅先生逝世,噩耗傳來,全國震悼。本黨與蘇維埃政府及全國蘇區人民,尤為我中華民族失去最偉大的文學家、熱忱追求光明的導師、獻身于抗日救國的非凡領袖、共產主義蘇維埃運動之親愛的戰友,而同聲追悼。謹以至誠電唁。深信全國人民及優秀之文學家必能賡續魯迅先生之事業,與一切侵略者、壓迫勢力作殊死的斗爭,以到達中國民族及其被壓迫的階級之民族和社會的徹底解放。 肅此電達。 中國共產黨中心委員會 蘇維埃中心政府 一九三六年十月廿二日 (引自《魯迅研究資料》) (2)個人向喪家發的唁電。這往往是發唁電者同逝世者生前志同道合有密切交往,或深受教誨、關懷、援助,在驚獲噩耗后,以唁電體現哀悼。這種唁電的式樣是: A.開頭。受唁電者的單位和逝世者家屬的稱呼。假如受唁電者是家屬,應在姓名后加上"同志"、"先生"、"夫人"等相應的稱呼。寫在第一行,頂格,稱呼后加冒號。 B.正文。另起一行空兩格寫起。內容可適當分段,也可不分段。首先寫驚悉噩耗傳來之后無窮悲傷的情感,失去良師或益友的難以彌補的缺憾;然后簡略敘述逝世者的美德和生前業績,并表達致哀者化悲傷為力量的決心;最后向喪家體現親切的問候。另起一行署上發唁電者的姓名,在署名下邊寫年、月、日。 2. 寫唁電應留意事項 發唁電者的悲傷哀悼的情感到浸透電文。唁電要寫得深沉、純樸、自然、催人淚下,萬萬不可油腔滑調、濫用修飾語。 敘述逝世者生前的品德、情操、勞績果時,要突出素質方面,不可一一贅述或本末倒置。 語言要精煉、歸納綜合、樸實,文字要簡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