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要到清明節了,在緬懷故去的親人或朋友的時候,我們除了為他們獻上一束鮮花,打掃一番墓地,您是否為對待活著的人有所感悟呢。
在中國,仁義禮孝是衡量一個人道德行為的標準。在清明節,我們用各種方式對故去的人進行祭祀的時候其實更應該回首看看我們對身邊活著的親人做的怎樣。
很多有經濟能力的人喜歡講排場,在進行祭祀的時候“大手筆”的場面層出不窮,這既是對自身經濟能力的一種炫耀,同時更是對故去的人的一種自我心靈慰藉。想通過這種“大手筆”來讓自己的內心得到些寬慰?墒亲屑毾胂,不管這場面有多么的隆重,故去的人畢竟不在了,在我們為了生活而頻頻應酬的時候是否想到多抽出時間來陪陪身邊活著的親人呢。
親人是有血緣關系的特殊群體,在這個群體中,我們可以充分的享受到家的呵護和愛的溫暖。因此我們才會在失去親人的時候感到悲傷。很多時候我們在忙于工作和應酬的狀態中時恰恰忽略的就是我們身邊的親人。哪怕閑下來的時候三五成群的打牌聚會,也不會想起去看看年長的親人,更多的人都愿意打個電話或發條短信,確認他們平安后便我行我素了。直到一些大的節日或許才會親自回去看看。一年也就匆匆的見上幾面。
我們生活的社會環境不同,個人的時間安排也大多不同,但畢竟我們還是有自己的時間的。趁著我們身邊的親人還在,多回到他們身邊去看看吧,因為無論遠近他們都在惦記著你,不要等到想見卻見不到的時候才后悔沒有多陪陪他們,這個清明節既是屬于已故的人,也是您回到健在的親人身邊帶給他們歡樂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