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徒有什么不一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幾篇基督教徒悼詞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基督教徒悼詞【1】
各位親朋好友、兄弟姊妹、主內同工:
感謝大家撥冗前來參加我媽媽張玉琴姊妹的追思禮拜!
(今天來送別我媽媽的人,都是至親和媽媽在世時最在乎牽掛的人,對于你們惋惜和悲傷的心情,我們極度理解,也表示感激,但因著媽媽的信仰和個性,非常希望大家能夠盡量調整自己心情,懷著安寧平靜喜樂的情緒送她最后一程,謝謝。)
今天,我們懷著既悲傷又欣慰的心情,來送別我的媽媽,張玉琴姊妹。
說到悲傷,是因為作為常人,在人世間,我們失去了最關心、疼愛、照顧自己的媽媽,而爸爸也痛失相濡以沫近40年的終身伴侶;但同時我們又為媽媽感到欣慰,因為她真正擺脫了人世間的紛雜,疾病的痛苦折磨,平靜安詳的睡在主懷中,進入那得享永生平安的天國美地,從此與神同在,享受美好寧靜的生活。
我媽媽1943年12月9日,出生于山東省萊州市掖縣,自幼敏于思而勤于學,通情達理,性情堅韌,恪守倫理,孝敬父母,愛護兄妹,尊重長輩,照顧晚輩,關懷鄰里,自強不息而且非常自律,以第一位考入大學的女性身份被銘于村志。
畢業后,她以優秀的成績加入了中國石油大連石化公司(原石油七廠),在工作崗位上恪盡職守,盡職盡責,在多家專業報刊雜志上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很早就經審批考核成為高級工程師,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1997年退休,離開工作崗位。
20XX年7月13日,媽媽進行乳腺癌手術時已是乳腺癌三期,淋巴8/9轉移,醫生覺得治療沒太大希望,但媽媽真的是我認識的所有女性中最智慧堅強的一位,她不抱怨命運不公,坦然理智的面對病情,不放棄希望,積極努力克服困難,鍛煉身體,她承受的痛苦、忍受的折磨、付出的代價,可能只有我們最親近的家屬才能明白體會,旁人看到的她,總是一張輕松自在、陽光燦爛的笑臉。
20XX年,發現肺癌,因為身體綜合情況不適宜手術,從此開始了漫長而艱苦的傳統治療,其間所經歷的病痛折磨,非一般人所能承受,幾乎讓人不忍表達,但是她都默默而堅強的承受下來,依然每天努力保持陽光的心態,燦爛的笑容,給予我們極大的鼓舞和安慰,讓我們看到一個人對生命的愛惜和尊重是何等的可貴,多么的值得尊敬。
但人終有告別的一天,20XX年3月27日早6:41分,68歲的媽媽非常平靜的離開了人世,沒有痛苦掙扎,她溫暖的手還握在爸爸手中,仿佛安然睡去,這一直讓我有種錯覺,感覺她只是睡著一個長長的覺,而不是真的離我們而去了。
媽媽的一生幾乎都是在為家人、為他人考慮和付出,她熱情開朗,樂于施舍并盡自己所能的幫助別人,對我們的愛護更是無微不至,現在回憶起來,她真是為我們做了太多太多,數算不盡。
小時候,我們的毛衣總是班里同學中最漂亮的,姐姐和我時常會被別人拉住詢問衣服是誰給織的,怎么這么好看,我們都感覺很自豪,因為那都是心靈手巧的媽媽壓縮自己的休息時間一針一線為我們織成的。
媽媽為了讓我們營養更豐富全面,總是絞盡腦汁。
念書時候中午需要帶飯,我們的飯盒幾乎總是班級里最豐富的,雞鴨魚肉、蔬菜瓜果,從來不缺,都是媽媽每天早上3點多鐘就起來仔仔細細為我們精心準備的,媽媽說,營養豐富才能身體好、頭腦好、個子高,比打扮的花枝招展更重要。
媽媽對孩子責任感很強,也重視教育,很早就開始對我們進行早期教育,這意識在她的同齡人中屬于超前的;她常對我們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多讀多看長見識。
她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總是盡最大的可能給我們創造條件。
我不能忘懷10歲那年她帶姐姐和我去山東旅行,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旅行,當船航行在黃海和渤海交界處,一邊是湛藍的海洋,另一邊是黃色的海水,海鷗在藍天中飛翔,海豚在交界處跳躍,陽光灑在波光粼粼的海面,那種美好和幸福的感覺,刻骨銘心,永生難忘。
媽媽重視家庭的民主環境,雖然我們有意識上的差距,但我們都愿意跟媽媽交心,把遇到的困難、心中的煩惱或是喜悅跟她述說,因為她不僅是媽媽,更是我們最要好的朋友,她不居高臨下的指責我們,會陪著我們一起哭,一起笑,給我們出主意,想辦法,引導我們走上正確的道路。
媽媽自幼身體不大好,所以她格外注重我們的身體健康,敦促我們規律作息,鍛煉身體,平衡膳食,學習醫學常識,自我保健,總是細心的關愛著我們。
媽媽也常對我們說,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你的伴侶,要好好愛護他,照顧他。
媽媽每天早上為爸爸準備蜂蜜水,準備該吃的藥,笑瞇瞇的說:早上好,老朋友!即便到了人生最后的階段,依然每天為爸爸這樣做,周圍的親人朋友看到的是這十幾年來爸爸對媽媽盡心盡力的照顧,但我們看到的更多是媽媽具體、細微而深沉的愛,她的思想和行為,深深地影響著做女兒的我們。
媽媽1990年開始接觸基督教,經過深入的了解,她認定耶穌基督是獨一真神、唯一救主,在之后的22年歲月中,她不斷進深,感受神、經歷神、傳揚神,不僅我們一家人都在她的引領下歸向耶穌,被她帶領認識神、相信神的人不下20多個,她很少刻板的去勸人歸向耶穌,但是她豁達的人生態度,積極樂觀的心態,樂善好施的行為,讓很多人從中看見神、歸向神。
太多人說她與癌癥征戰的10幾年時光,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夸她是個了不起的人,但她總把一切榮耀都歸給神。
很多關于媽媽的美好記憶,都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讓我們每每回憶起來,即使眼含淚水,心中也充滿平安和幸福,媽媽對姐姐和我說:我沒有給你們留下什么物質上的遺產,我給你們最重要的就是健康的身體和堅定的信仰,有了這兩點,我對你們無愧,也會對你們放心,因為你們一定會行走正路。
媽媽,今天我們來送您最后一程,你對我們的愛是那樣的濃厚綿長,我們對你的愛也深沉久遠,相信你真的會懂,請讓我們再抱抱你,親親你,祝你歸天家的路一路走好,一路平安,我們真的永遠愛你,永遠念你,以后天國再相見時,希望你還是這樣笑著迎接我們,再見了,親愛的媽媽!
基督教徒悼詞【2】
今天,我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來為我們在主里的親愛的弟兄××做最后的送別。
××弟兄生于一九**。
自幼家境貧寒,培養了他能吃苦耐勞的品格。
13歲時,便輟學在家分擔家庭的重擔。
八三年十七歲時參加工作,被分配在××煤礦掘進三隊上班。
參加工作以后,他努力工作、團結同事,工作26年從沒有和任何人發生過矛盾爭吵。
也從不在外面吃飯喝酒。
在家中特別孝敬老人,從不惹老人生氣,對父母的吩咐總是言聽計從。
愛妻子、愛兒子,對孩子嚴格要求。
九八年在母親的影響下,接受了耶穌基督做個人的救主。
并與同年八月受洗歸入基督。
受洗后,他的生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每天都很喜樂的生活,并樂于向周圍的人傳福音,在他的帶領下,又帶領他的幾位同事信主。
2007年09月份,在單位組織的體檢中,被查出肝癌。
由于對上帝堅定的信心,他聽到此事后非常平靜,依然喜樂的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疾病,接著在×州二院做了肝癌切除手術。
手術進行的非常順利,用時很短,費用也不多,術后恢復的也最快,令同病房的病友都很吃驚,他心里非常感恩,因為他知道這是出于上帝的憐憫。
由于肝癌這一頑疾的特殊性,僅過了一年多之后,今年春節前后,又生出新的腫瘤,接著做了第二次肝癌的切除手術,術后也做了幾次化療。
術后愈合的很好,并且化療過程也沒有不良反應,依然能吃能喝,心情開朗,他非常知足感恩。
兩次手術也讓他切身感受到了基督徒弟兄姊妹那種真誠無私的愛,令他越發感覺到自己的不配,以及對神的虧欠。
僅僅過了幾個月檢查發現又有新的腫瘤在他體內迅速的生長。
無情的疾病并沒有影響他對上帝的信心。
反而令他更學會緊緊抓住神,神也給了他出人意外的平安。
使他心靈一直可以平靜安穩,并且身體也沒有感到像其他肝癌患者那種無法忍受的劇痛,在最后的日子里,他每天在家里讀經、禱告。
離開醫院時,醫生對他說,一旦不能進食的時候,由于營養不良會出現全身更加嚴重的浮腫,并且肝癌也會產生令人無法忍受的劇痛。
感謝神其妙的保守,他一直沒有出現劇痛的感覺,甚至連在醫院時浮腫的一條右腿,回到家里之后也恢復正常了。
除了身體漸漸消瘦以外,再沒有其他任何的多余的痛苦。
由于病情的快速發展,最終還是于圣誕節晚上8點整,在平靜呼吸聲中漸漸的睡著離開了世界。
享年43歲。
他的匆匆離去雖然令我們難過,使我們在地上又失去了一位親愛的弟兄。
但是,失去親人的悲傷只是暫時的,因為我們知道,此時他已經回到了那真正美好的家里,與歷世歷代的眾圣徒、眾天使一起歡聚在樂園里了。
【相關閱讀】
基督徒的喪禮與喪事指南
一、喪禮的意義:
喪禮為追念故人、安慰喪家遺族(啟十四3;帖前四13-18),并藉以提醒一般送殯者對死之警覺,使他思念人生的結局而相信救主而行的禮儀。
二、喪禮的目的:
1.榮耀真神——在喪禮中,我們為死者感謝贊美神,因為祂是賜人生命、恩典、使人復活的神。
2.安慰家人及親友——藉著喪禮的內容,使親人在悲傷哀慟中得著安慰及力量。
3.激勵參加喪禮的人——使家人及親友對生命與死亡,得著正確的認識。
使福音再次進入人心。
4.引導未信的遺族及其親友——使他們認識真神,領受福音,跟隨前輩,悔改歸主。
5.發揮團契的功能——使參加者與死者的家人同憂同樂,充分發揮主內團契的愛。
既然知道這五個目的,則舉行喪禮就應該做到下列七點:
1.喪禮必須把死亡真實的意義告訴人。
2.喪禮必須使人了解神的愛、神的臨近和神對人的關心。
3.喪禮必須說出每個人在神眼中的價值。
4.喪禮必須承認因死亡所帶來的憂戚感受,而不用外表的美感去掩蓋內心的憂愁。
5.喪禮必須見證出基督教信仰是一種力量。
6.喪禮必須使人記憶過去與死者的情誼。
7.喪禮必須使參加者重新向神決志。
不要忘記一點就是:基督徒喪禮的中心是神。
因此不應在喪禮中高舉人(包括死者在內)。
我們常常看見在喪禮中,以死者為中心,神變成了點綴品,那不是基督徒的喪禮。
三、喪事來臨時:
1.信徒遇有親人亡故時,當立即聯絡教會負責人或長執、傳道,他們會主動到喪家幫助辦理喪事,安慰遺族。
2.與教會商議喪葬日期后,即時印制“訃聞”(或稱訃告、訃音),發送親戚朋友。
“喪禮儀節表”則按教會指導與安排辦理之。
(訃聞舉例詳見第十部分內容,儀節表則參考贊美詩后頁附錄)。
3.喪家門上用白紙書寫“安息”、“喪中”、“喪宅”,不宜書寫“忌中”、“嚴制”、“慈制”、“守制”等等世俗用語。
4.按神定命,人人皆有一死,基督徒之盼望在永生天家;是故,當節哀順變,不可過分憂傷而傷害身心,但也不可在喪宅嘻笑。
5.喪禮應力求莊重嚴肅,辦喪事不必鋪張浪費。
6.喪禮不可與世俗合辦(林后6:14),以免攙雜世俗異端。
7.不可隨從世俗,擇日出殯;或迷信風水,擇地看方位埋葬。
8.住會堂附近的信徒離世時,可在會堂舉行喪禮,但棺木不可抬入會堂內之聚會場所。
9.信徒家庭有未信者離世,或信徒離世而家族未信,是否愿意由教會為其辦理喪禮,由家屬自己決定。
若請教會協助辦理喪事,務必遵照教會方式與規矩方可。
但有未信者或犯罪除名者離世,要求教會辦理喪禮時,不得使用會旗或含有得救標示之字句的聯軸旗幟。
10.教會為喪家舉行喪禮時,一切費用由喪家自行負責。
11.基督徒離世,乃真神召回樂園安息,并無“畏懼沖犯邪鬼”之禁忌(林后6:17-18)。
倘若未信主之鄰舍要求掛紅布或貼紅布以作識別時(讓奔喪親友不致跑錯喪家),則當讓步以敦親睦鄰為要,或許日后能侍機為主作見證而帶領歸真。
12.印喪禮儀節表時尤當注意,應將“***教會”字印于第一頁第一行,以榮主名;第二行印“故靈胞○○○弟兄(或姊妹)喪禮”,下印日期、時間、地點。
第二頁印儀節程序與工作人員。
第三頁印詩詞時,最上面應印“贊美詩”三字,下印第幾首,題目為何。
印“故人略歷”時,勿忘記載信主經過與蒙恩概要。
13.舉行喪禮,遺族務要參加,得讓親人會最后一面。
若喪禮之后安葬,則入殮與喪禮同時舉行。
14.喪禮若在殯儀館舉行,喪禮開始前卅分鐘,遺族當與職務人員(傳道或長執)同往停尸間,遺族代表簽名后,即將遺體領出來,送至喪禮場禮案后邊,簡單舉行入殮禮,遺族屆時可瞻仰遺容,親視入殮。
15.喪禮完畢后,遺族可先退席排列站于出口,向瞻仰遺容后走出來的來賓朋友答禮,以表感謝。
16.喪禮儀節中,有“遺族致謝詞”一項,當由喪家推派一人為代表,向教會工作人員、親戚朋友致感謝之意。
17.若當地政府統一要求火葬,基督徒要響應政府號召,移風易俗。
四、喪禮中當注意的事項:
1.喪禮場之布置,按照本會“圣工指南”圖表行之。
2.喪禮日,教會當派人到喪家或禮場,幫助設置禮場。
3.承辦喪事之葬儀社若備有整套設備即可租用之;否則,教會應制喪禮用旗幟一支,白布聯軸數面,以備布置禮場及出殯時之用。
必要時,風琴及擴音機可攜往使用。
4.故人的遺像不可懸掛于正中使人行禮,應懸掛于禮場左側。
出殯時,可懸掛遺像于棺木車上。
5.喪禮中,不可朗讀吊詞。
6.少用鑼鼓樂排陣,亦不可仿效世俗唱“哭調”。
7.棺木須放在禮場禮案的后面,或喪禮場的一角(或路旁)。
8.入殮及安葬時,可唱詩與悟性禱告;除了唱191首“我家在天”或302首“安葬”外,并可按需要選用第185首至202首“思慕天家”之詩歌。
9.參加喪禮,應著正派端莊樸素的服飾,亦不可隨意談笑,說話當謹慎。
10.信徒若要向喪家送慰問金時,可書寫“賻儀”,不可書寫“香奠”,不可用印有蓮花的禮囊。
11.如要送花圈,不可寫“奠”,可寫“安息樂園”、“榮歸天家”、“我家在天”、“榮歸天國”、“安然去世”、“永享安息”等;抬頭寫“故○○○安息”,左下寫“○○○敬挽(或敬慰)”。
12.出殯行列,應事先安排順序、路程、及領隊若干名,維持秩序與交通。
如當地老人會參加,應與老人會協商安排出殯隊伍。
13.送葬者宜佩帶有十字架記號之布條或紙條。
14.一般情況下,信徒離世只許本堂點送花圈一面。
特別困難者,教會可酌情予經濟上幫補。
15.會眾送葬,到市街或村外即可解散,不必全部送到墓地;至于安葬地必須派人負責指導,也不必仿照世俗,于安葬后再整隊伍送回程(未信者有以此引魂歸家設神位之說法)。
16.當鄰舍有人去世時,按其習俗要為我們釘紅布或貼紅紙,信徒屆時當婉拒之;告訴他們信耶穌有真神保佑,沒有任何禁忌。
若已掛上時,當將之取下,以表明信主后“耶穌已叫我們真自由了。
” (約8:34-36)。
17.參加未信者之世俗喪禮,不可向死者之遺體或相片敬拜、叩頭、燒香、敬禮,可站立低頭默禱,追思故人之美德及親情,以表哀傷。
即使是未信親人之喪禮,亦當謹守教規,保守圣潔;平日若能對親友表現基督徒之愛心、信心、熱心、寬容,日后未信之親友必能諒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