訃告的撰寫一般分四個部分:標題、正文、簽字、附注。
標題。用“訃告”“訃聞”“訃”“聞”,都可以。也可以:XXX先生訃聞;XXX教授訃告;悲痛吊唁XXX同志;等等。也有的用XXX同志逝世、XXX追悼會啟事等作標題。
正文是訃告的主體。要寫清楚逝者的姓名,身份職銜,逝世原因,逝世時刻、地址,生存年壽,生平經歷,喪禮的時刻、地址等信息。這些信息的出現,都有考究,擇其要者如下:
1.逝者的稱謂。祖父稱“先祖父”“先大人”“先祖考”;祖母稱“先祖母”“先大母”“先祖妣”;父親稱“先父”“先嚴”“先考”;母親稱“先母”“先慈”“先妣”“家慈”;老公稱“先夫”“亡夫”“外子”“良人”;妻子稱“先室”“元配”“先妻”“亡妻”;教師稱“先師”“恩師”。假如老公逝世,妻子攜子女發(fā)訃告,則“先嚴先夫”雙行合一;假如是妻子逝世,老公攜子女發(fā)訃告,道理相同。相似公文版頭的聯合發(fā)文。假如是以單位名義發(fā)訃告,則稱職務。
2.訃告雖說是環(huán)繞死亡的文章,但寫到“死”時都會換一種含蓄的說法。最常見的是“逝世”“逝世”“在世”“辭世”等等。訃告有關“死”的常見說法還有:過世,離世,長逝,永逝,安眠,安眠,永眠,長逝,永訣,溘逝,仙逝,千古,永遠地閉上了眼睛,永遠地離開了咱們,病故,病逝,病亡,等等。
3.關于逝者的年紀。無論逝者多少歲,最常見的表達是“享年XX歲”。沒什么問題。其實一般三十歲到六十歲稱“享年”;六十歲以上稱“享壽”;不及三十歲的叫“得年”或“存年”。最常見的表達如:
——我國著名科學家、XX范疇的開拓者、XX大學XXX院士,不幸于X年X月X日上午X時X分因病逝世,享壽92歲。
——XX公司董事長XXX先生,不幸于X年X月X日上午X時X分因病逝世,享年58歲。
——青年藝人XXX女士,X年X月X日赴XX影視基地拍攝途中不幸遭遇車禍,于X月X日上午X時X分在XX醫(yī)院香消玉殞,存年36歲。
簽字簡單說就是訃告誰發(fā)的,相似一般公文的落款。訃告的簽字考究孝悌有道,長幼有序,內外有別,親友看了能夠對號入座,普通人能從中看出逝者的社會關系,舉幾個比如
此外,簽字自稱也有說法。最常見的自然是“孝子”“孝女”“孫子”“孫女”等等。其他常見的說法有:老公逝世妻子自稱“未亡人”;妻子逝世老公自稱“鰥夫”;父死母在,自稱孤子(女);母死父在,自稱哀子(女);父先死母后死,自稱孤哀子(女);母先死父后死,自稱哀孤子(女)。
以單位名義發(fā)的訃告就簡單了。簽字就是單位全稱。有治喪委員會的加上治喪委員會。
附注一般寫靈堂、追悼會的時刻、地址,主喪者的聯系電話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