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公元XXX年XXX月XXX日,古歷XXX年XXX月XXX日,節屆清明,碧草泣血,兒攜妻、子除草填土,虔具清酌庶饈之奠,致祭于父母靈前祭曰: 父母大人生于荒亂之年,一生奔波勞碌,含辛茹苦。(可介紹生平)
父母大人為撫養我輩成人,晝耕夜織,不辭勞苦,嘔心瀝血唯求兒女吃飽穿暖,長大體面做人;千辛萬苦而未曾享一日幸福。兒猶記幼時父親為兒洗臉,目含慈愛,如黃牛舐犢,粗糙之手飽含溫情;亦不忘每逢秋雨綿綿母親愁慮兄長屋漏而夜不能寐。無父母之節衣縮食,激勵教育,我等豈能學業有成?無父母之辛苦勞累,安有我輩之幸福生活?父母大人早辭人世,非天命,操勞過度,積勞成疾之故也。父母大人帶走貧困、苦難,卻留幸福安康予兒孫。 父母秉德,正直善良,仁義為本,艱難困苦而不移。親鄰有難皆傾力相助,雖生活拮據,旦有蘋果、梨棗而不忘同享。
南山哀慟,蒼天有淚。羊有跪乳之恩,鴉有返哺之情,兒未能報答父母養育大恩,心懷愧疚,此生難安。 父母大人,兒孫定當繼承遺德,克己恭人,于人懷感恩之心,于事不怨天尤人,唯自強不息;子孫永遠謹記忘血濃于水,相互關愛,珍惜手足之情,努力向上,做于社會有用之人,光耀門楣,告慰在天之靈。
伏維尚饗
涕子XXX敬上
[1]
上一篇:什么是祭文?祭文怎樣寫?
下一篇:悼英烈挽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