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紅山寺陵園 — 簡介:
殯儀館介紹
??紅山寺陵園由湖北紅山寺陵園管理有限公司投資建成,將紅山寺建成一座有濃厚的文化積淀、有濃郁的藝術氛圍、有特色的綠色生態公園式的墓園。陵園手續齊全、功能完善。
??紅山寺陵園地處孝感城區東北部,出孝漢大道穿過孝感重鎮三汊鎮,途經千年古鎮——三汊埠,直通陵園。陵園距孝感城區約20公里。
??紅山寺陵園規劃300畝,兩面環高速公路,一面環水。周邊桃樹成林,園區內綠樹成蔭,道路、太陽能燈錯落有致,監控安保、景觀音響設施完善。園林式的建筑風格,優美的綠化環境,墓道縱橫寬敞,墓區整齊潔凈,乃故人安息之佳地。
??地勢開闊,靈氣巍然,晨聽佛鐘響 ,晚聞誦經聲,是一座融禪寺、古塔為一體的現代化陵園,欣逢盛世,再現紅山寺。
??紅山寺歷史傳說:
??相傳明末清初年間,四川一位名叫慧明的高僧云游到此地,看到此處地氣好,上可通木蘭山佛地,下可通閔集鳳凰臺道觀,且地形較高,水陸可通。更重要的是,此地民風淳樸,信徒眾多,便決定在此地修建一座寺廟。因為地處于紅山一帶,故取名為紅山寺。始建時規模較小,后因香火旺盛,遂逐年擴建,最后于清朝中期建成具有一定規模之寺廟:占地面積50畝,周圍樹木參天,有僧人30余人,寺院分為三重:即前殿、中殿、后殿。前殿:供奉有玉皇大帝之神像及諸位神靈;中殿:供奉財神及諸位神靈;后殿:供奉送子觀音及諸位神靈;三殿之間均用圍廊相連接,殿與殿之間并建有東西廂房十數間,供僧人香客食宿之用。
??該寺院香火鼎盛時期,附近的信男信女均來朝拜,后來,還有黃陂、麻城、云夢等地的香客慕名前來進香,故常年香火不斷。因當時官府盤剝農民,苛捐雜稅多于牛毛,民眾無法生存,紛紛起義造反,農民暴動不斷。寺內一部分僧人也同情農民,遂聯合當地農民,參加了當時的反清組織“白蓮教”活動。后因“白蓮教”規模越來越大,參加該組織的農民愈來愈多,引起了清政府和當地官方的恐慌,于是派軍隊前來鎮壓。
??官府的血腥鎮壓更加激起了僧人和農民積極反抗。激戰中雙方傷亡較大。最后,該組織還是被清軍鎮壓下去了。 在當地,因該寺院是“白蓮教”在鄂東的發源地和組織者,故清政府命令清軍趕走、毆打、殺害僧人和當地民眾十余人。更慘無人道的是:官府為了徹底剿滅“白蓮教”勢力,將寺廟及附近幾個村莊燒光,如三徐灣、獨屋灣(遺址現仍然存在)。在燒、殺過程中,一部分村民躲在藕塘的荷葉底下,才逃過了這一劫難,他們的后人至今仍居住在上徐灣。談及此事,后人們永遠抹不去這段歷史的記憶,盼望有朝一日重修紅山寺。
地址:湖北省孝感市三汊鎮三
殯儀館:讀音 bìn yí guǎn 英文 funeral parlor。
殯儀館是指設置于城市鄉鎮中承包喪葬事宜的機構。殯儀館下設殯葬咨詢室、殯葬業務接洽處和火葬場。中國推行火葬,為火葬提供服務。在不具備火葬條件的地方,提倡土葬改革。殯儀館為殯葬提供接運尸體、火化、骨灰寄存以及悼念活動會場等項目服務。大中城市都已設置殯儀館。在偏遠地區則由民眾鄰里相互幫助解決殯葬問題。
湖北紅山寺陵園是一個公益性的殯葬事業單位。殯儀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公益事業發展,進一步增強事業單位活力,有利于強化政府履行公共服務的職責,完善公益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突出公益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公益事業健康發展精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殯葬服務方面的需求。 殯儀館是專門舉行喪禮的地方。部份殯儀館還會提供相關的入殮服務,例如訂購棺木、陪葬物品、整理遺體、為去世者化妝等等。殯儀館內的設備包括大小不一的靈堂、休息室、等等。
花圈網官方權威數據顯示:我國殯儀館數量目前1500多家。
為了方便廣大喪友查詢之便,歡迎各大殯儀館積極參與,共同創建完善殯儀館的信息。如果您有介紹殯儀館的文字、圖片,歡迎與我們聯系更新。
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聯系我們更新,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