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長春九龍源公墓 — 簡介:
殯儀館介紹
九龍源,霧開河與伊通河之間,自石碑嶺至松花江南岸的龍形丘陵山脊,幾代皇朝墓地的光顧,民間傳說的優美故事,使其成為千百年來交口稱譽、有口皆碑的風水寶地。
九龍源是長春市新開發的自然山水與人文園林景觀的綜合墓園,也是集傳統和現代陵園文化于一體的國有永久性墓園。自遼代黃龍府萬戶侯建墓于石碑嶺起,千百年來九龍源一帶被視為得天獨厚的風水寶地。
1940年前后,日偽在這里規劃建造偽滿州皇家墓地;1999年6月9日,省民政廳批建國有永久性社會公墓。市領導指示:要搞好總體規劃,將九龍源建成全省乃至東北一流的園林化墓地。
從此,九龍源按園林化和藝術化的標準,全面展開建設和經營,仿古建筑群、園林景觀、傳統的和現代藝術化的墓型相繼在青山綠水間落成;龍譚水波蕩漾,龍泉噴涌激流,古道重鋪路面,公墓敞開懷抱。
社會大眾紛紛光臨,領略昔日規劃的“皇家墓地”,接受重歸民眾的風水園林,關心春城新興的觀光景點,寄托緬懷先祖的綿綿深情。這里風景秀麗,這里友善親和,文明有序,管理嚴格,24小時服務;這里交通便利,墓型齊全,檔次多樣;這里是省內一流的園林公墓。
早在2004年,九龍源就建成了東北第一座遺體捐獻者紀念碑。這一公益性舉措,不僅搭建了一個對遺體捐獻者寄托哀思、緬懷瞻仰的平臺,讓遺體捐獻者的奉獻精神永遠被后人銘記,同時也推進了殯葬事業的改革進程,移風易俗,感召了更多愛心人士加入到遺體捐獻志愿者這個神圣的隊伍中來。建成至今,已有40位遺體捐獻者姓名刻上紀念碑。無私的奉獻贏得了人們的敬佩與感動,每年清明,都有大批群眾來此獻花致敬。
不僅如此,新中國電影的開創者之一、電影《白毛女》導演王濱、李莫愁夫婦、前吉林省副省長周光、池精武夫婦、前東北師范大學校長黃啟玱教授,也在這里安息長眠。從前鮮為人知的九龍源,如今心系千家萬戶,情歸春城父老。至今,已有社會各界先逝近萬人入主九龍源社會公墓。
九龍源的山水園林風光與故去生來的春城人世代相伴。九龍源是人民大眾美好心愿的永恒寄托。請春城父老接受九龍源員工的誠懇熱忱的歡迎,盛情周到的接待,全面細致的照顧,隆重久遠的紀念。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英
殯儀館:讀音 bìn yí guǎn 英文 funeral parlor。
殯儀館是指設置于城市鄉鎮中承包喪葬事宜的機構。殯儀館下設殯葬咨詢室、殯葬業務接洽處和火葬場。中國推行火葬,為火葬提供服務。在不具備火葬條件的地方,提倡土葬改革。殯儀館為殯葬提供接運尸體、火化、骨灰寄存以及悼念活動會場等項目服務。大中城市都已設置殯儀館。在偏遠地區則由民眾鄰里相互幫助解決殯葬問題。
吉林長春九龍源公墓是一個公益性的殯葬事業單位。殯儀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公益事業發展,進一步增強事業單位活力,有利于強化政府履行公共服務的職責,完善公益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突出公益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公益事業健康發展精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殯葬服務方面的需求。 殯儀館是專門舉行喪禮的地方。部份殯儀館還會提供相關的入殮服務,例如訂購棺木、陪葬物品、整理遺體、為去世者化妝等等。殯儀館內的設備包括大小不一的靈堂、休息室、等等。
花圈網官方權威數據顯示:我國殯儀館數量目前1500多家。
為了方便廣大喪友查詢之便,歡迎各大殯儀館積極參與,共同創建完善殯儀館的信息。如果您有介紹殯儀館的文字、圖片,歡迎與我們聯系更新。
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聯系我們更新,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