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古林人文紀念園 — 簡介:
殯儀館介紹
呼和浩特古林人文紀念園遵照呼市政府對大青山生態建設的計劃,以墓養林,綠化荒坡,改變貧瘠的生態面貌為宗旨,座落于呼市北部大青山腳下――呼武公路8.5公里處,蒼山綠柏間的人文紀念園,是經呼市民政局批準興建的安放骨灰業務的永久性、經營性公墓,是呼市唯一對土地進行掛拍,擁有土地使用權的企業。 呼市古林人文紀念園占地面積1500畝,投資約2.3億元,于2003年8月奠基,2004年10月25日正式對外營業。經過嚴謹、科學的規劃,精心的構筑,現已完成一期500畝、二期400畝的建設,三期600畝的規劃。將逐步建成集追思悼祖、休閑旅游觀光、人文紀念為一體的生態型人文景觀陵園,打造青城又一道綠色生態風景線,使它真正成為“西部第一陵”。
進入古林園單檐五門石牌坊,上方熤熤生輝的“古林園”三個大字是由內蒙古著名書法家藝如樂圖所題。其精美的浮雕松鶴圖、龍鳳戲珠圖及抱轂上龍頭,孕育了中華文明古國的文化底蘊。
石牌坊兩旁雕刻精美的盤龍柱與威武雄壯的麒麟乃鎮門之寶。穿入石牌坊展現出草原文化精神及民族之魂的巨型《成吉思汗》與《八駿圖》組雕映入眼簾,沿著寓意福壽、安康的“五蝠齊臨”路拾階而上,伴隨著清新的花草香味,欣賞噴水池中游曳的錦鯉,品位雕塑,仰視殿宇樓閣,感悟草原馬背文化精髓,使人在享受藝術熏陶中觸摸歷史。
呼市古林園公墓一直以努力建設公園式綠色陵園為目標,現綠化面積占園區總面積的80%,本著貼近自然、人文關懷的精神,在墓園前部相當面積開辟了休閑觀光區,園區景觀布局合理,內容,融自然山水景觀為一體。
園區內寬4米由花崗巖鋪成的主干道兩邊綠樹成蔭、花團錦簇;休閑區內草坪青翠、奇石林立、造型各異,韻味十足。整個園區秉承皇家園林的建筑風格,汲取南國水鄉之靈氣,彰顯北國大漠之豪放,化風水為風景,運用園林景觀與人文藝術相結合的方式,將游廊、涼亭、假山、瀑布噴泉、祭壇、景觀紀念廣場、觀世間菩薩像與點綴在墓區中的眾多石雕小品和數不勝數的綠化景觀有機地融合為一體,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般美麗風景長卷。 古林人文紀念園價格參考:
古林人文紀念園是首府推廣綠色環保墓葬方式最多陵園。在這里,形式多樣的節地環保墓葬方式——壁葬、樹葬、奇石葬、花壇藏等。在一個圓形景觀花壇的外圍,可以安放22個骨灰盒,而在奇石葬園區,墓地下方未經過任何硬化處理,使骨灰與土地融合,上方鋪滿鵝卵石,還可以直接在未經硬化處理的地面上種植花草。樹葬、花壇葬、壁葬價格在1000多元到2000多元不等。 地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回
殯儀館:讀音 bìn yí guǎn 英文 funeral parlor。
殯儀館是指設置于城市鄉鎮中承包喪葬事宜的機構。殯儀館下設殯葬咨詢室、殯葬業務接洽處和火葬場。中國推行火葬,為火葬提供服務。在不具備火葬條件的地方,提倡土葬改革。殯儀館為殯葬提供接運尸體、火化、骨灰寄存以及悼念活動會場等項目服務。大中城市都已設置殯儀館。在偏遠地區則由民眾鄰里相互幫助解決殯葬問題。
呼和浩特古林人文紀念園是一個公益性的殯葬事業單位。殯儀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公益事業發展,進一步增強事業單位活力,有利于強化政府履行公共服務的職責,完善公益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突出公益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公益事業健康發展精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殯葬服務方面的需求。 殯儀館是專門舉行喪禮的地方。部份殯儀館還會提供相關的入殮服務,例如訂購棺木、陪葬物品、整理遺體、為去世者化妝等等。殯儀館內的設備包括大小不一的靈堂、休息室、等等。
花圈網官方權威數據顯示:我國殯儀館數量目前1500多家。
為了方便廣大喪友查詢之便,歡迎各大殯儀館積極參與,共同創建完善殯儀館的信息。如果您有介紹殯儀館的文字、圖片,歡迎與我們聯系更新。
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聯系我們更新,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