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金壇市白塔公墓 — 簡介:
白塔起義 1928年12月上旬和1929年4月、5月,中共江蘇金壇縣委領導白塔地區的農民,先后舉行3次武裝起義 白培是金壇縣城北邊的一個小鎮。1928年4月,中共金壇縣委成立后,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入農村,以白塔地區為中心,對農民進行地主為什么富,農民為什么窮的革命思想教育,壯大黨的力量。是年,適值天旱災荒,糧食歉收,廣大佃農缺吃、缺穿,抗租斗爭不斷涌起。就在這時,省委派人來金壇巡視工作,在縣委委員艾小根家里,先后召開了幾次縣委會和小型骨干會議,認為佃農已發動起來了,起義時機已基本成熟,要縣委迅速做好起義的各項準備工作。據此,縣委研究決定成立起義委員會,由管文蔚任總指揮,蔣鐵如、潘洪仁任副指揮。接著,起義委員會又分頭做了其他一些準備 11月的一天晚上,縣委在白塔蔣莊吳家祠堂,召開了有共產黨員和佃聯會會員共300余人參加的大會。大會歷時4個多小時,會員精神振奮,斗志昂揚,顯示了佃農團結斗爭的力量 12月上旬的一個晚上,管文蔚、蔣鐵如、潘鴻仁等組織共產黨員、佃聯會骨干50余人,身帶武器,在白塔官塘橋西的一個佃農草棚里集合。管文蔚作了簡短動員后,手握短槍,一馬當先,帶領手持槍支和長矛、大刀的隊伍急奔水岔口,與當地積極參加起義的農民共700多人,包圍了作惡多端的敵鄉長翟老二的家園。昔日如狼似虎的翟老二,嚇得軟癱在地,叩頭求饒,發誓不再與人民為敵、為地主收租糧,愿交出錢財,給農民軍買武器。并以全家性命擔保,決不告密。初戰告捷:白塔周圍的沈讀、城塘、殷莊、東村、柘蕩等地的佃農紛紛響應,加入佃聯會,掀起了抗租抗糧的革命浪潮。為使抗租抗糧斗爭堅持到底,管文蔚等人在孔廟前李小紅客棧,印發了《抗租抗糧的暴動宣言》,并書寫了數百份標語,四處散發、張帖。消息傳出后,金壇、丹陽軍警連夜出動,鎮江的敵人也向白塔開來。縣委研究決定,為保存有生力量,由管文蔚率30多名起義骨干及部分槍支向丹陽縣境轉移,其余人員分散隱蔽。敵人到達白塔后,瘋狂地搜捕起義人員。艾小根等人被逮捕,蔣鐵如遭通緝 1929年4月,縣委根據省委指示,決定奪取金壇西門外大地主陳梧剛的槍支彈藥,來武裝自己,開展武裝斗爭。在繼任縣委書記管文蔚的指揮下,由潘鴻仁率領管莊、蔣莊2個支部的黨員王金壽、王義隆等30多人,以及白塔佃聯會的100余名骨干,由陳梧剛的一個雇工引路,直奔清培橋陳梧剛的家。王金壽、王義隆等七八個青年悄悄翻墻入院,繳了守門及碉堡里保鏢的槍。潘鴻仁帶著起義隊員沖進陳梧剛內室,對其曉明大義,要他交出全部槍支彈藥和金銀,陳梧剛拒不承認碉堡外還有槍支,只交出了金銀、首飾1斤多,并立下春荒借糧、減收租糧的字據。潘鴻仁用槍點著陳梧剛的腦袋警告說:你要去告密,當心你的狗頭!接著,隊伍撤出大院,回到了管莊。當時,金壇廣為流傳一首民謠:前管莊,后管莊,出了一班共產黨;盒子炮,后膛槍,打擊土豪陳梧剛。5月初,縣委又組織2000多人在白塔集合準備再次起義,因走漏風聲,遭國民黨軍警重兵圍剿而夭折。潘鴻仁、王金壽、王義隆被捕 這幾次起義,在敵人圍剿下雖然失敗了,但它震驚了國民黨金壇縣當局,打擊了該地的地主豪紳,擴大了共產黨的影響,使廣大農民群眾認識到只有組織起來才能與敵人進行斗爭更多詳情請參閱中國花圈速遞網(http://www.4001886789.net.cn/)電話/QQ/微信三合一客服【18939884868】
殯儀館:讀音 bìn yí guǎn 英文 funeral parlor。
殯儀館是指設置于城市鄉鎮中承包喪葬事宜的機構。殯儀館下設殯葬咨詢室、殯葬業務接洽處和火葬場。中國推行火葬,為火葬提供服務。在不具備火葬條件的地方,提倡土葬改革。殯儀館為殯葬提供接運尸體、火化、骨灰寄存以及悼念活動會場等項目服務。大中城市都已設置殯儀館。在偏遠地區則由民眾鄰里相互幫助解決殯葬問題。
常州金壇市白塔公墓是一個公益性的殯葬事業單位。殯儀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公益事業發展,進一步增強事業單位活力,有利于強化政府履行公共服務的職責,完善公益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突出公益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公益事業健康發展精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殯葬服務方面的需求。 殯儀館是專門舉行喪禮的地方。部份殯儀館還會提供相關的入殮服務,例如訂購棺木、陪葬物品、整理遺體、為去世者化妝等等。殯儀館內的設備包括大小不一的靈堂、休息室、等等。
花圈網官方權威數據顯示:我國殯儀館數量目前1500多家。
為了方便廣大喪友查詢之便,歡迎各大殯儀館積極參與,共同創建完善殯儀館的信息。如果您有介紹殯儀館的文字、圖片,歡迎與我們聯系更新。
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聯系我們更新,多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