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途
花圈,原來作為禮物,以示尊重和敬禮;以后逐步演變成對去世的親人和好友敬獻花圈,以表示對逝者的懷念和哀悼。
挽聯
挽聯是哀悼死者、治喪祭祀時專用的對聯。
它是對死人哀悼,也是對活人的慰勉,有其社會性,也有其時代的代表性。
寫挽聯應該是立意積極的,與時代精神合拍的,對人民起正面作用。在寫作中要求有針對性、真實性、不能把挽聯寫成通用聯,既適用于張三,也適用于李四;并要有藝術性,講求對仗,講求平仄,講求技巧,作到言簡意賅,一語千韻,使人過目難忘。
挽聯可以寫在長幅白紙上,也可以寫在長幅白布(絹)上。
花圈*初并不是為喪禮專用的。花圈的“發源地”聽說在希臘,古希臘把花圈稱為“斯吉芳諾思”, 是裝飾神像的“圣物”。 教堂中的祭司后來也戴起花圈來,花圈傳播到各地后就不─再地是教堂專用的飾物了。古代西歐曾用花圈作為獎品頒發給凱旋的戰士和運動場上的優勝者。印度和緬甸,保存著用薔薇花做成的花環給貴賓戴上以表敬意的習氣。花圈,原來作為禮物,以示尊重和敬禮 ;以后逐漸演化成對逝世的親人和好友敬獻花圈,以表示對逝者的思念和哀悼。
花圈為喪禮專用的。參與葬禮時,人們常常敬送花圈,作為對逝者的追悼。送花圈是從歐美傳過來的習俗。按照北歐的傳說,一個人臨死時帶上花圈,安琪兒(即天使)就會把他的靈魂帶到天堂。
花圈送到殯儀館還是家里?
答:要看儀式在哪里辦?如儀式在家辦就送到家里,儀式在殯儀館辦花圈就送到殯儀館。
殯儀館送花圈流程
人們常說的“辦白事”就是為了緬懷死者的儀式,在這個儀式上要莊嚴、肅穆,以及恰當地表達對死者的緬懷和思念。
一般情況下,我們的親戚朋友遭遇死亡的時候,我們都會收到喪事的通知,而我們往往也是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表示我們對死者的緬懷,有的是電話問候,有的是當面問候……不過,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親自問候,因為這樣才有誠意。
當面去吊唁,一定要記得帶上你的禮物和問候,而且一定要根據情況送去不同的禮物。那些高齡的老人故去,安安靜靜的因為“老”而去世的。這種情況是任何人都無能為力的,故而,這類悲傷會減輕一些。另外一些就是“哀喪”,這些死亡一般都是由于意外造成的,例如:車禍、疾病等,總之是年紀很輕就去世的,這是令人悲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