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灣殯儀館花圈是利用鮮花、綠葉或人造花制作的禮儀花卉裝飾品,其一般為圓形構圖,
直徑多為100—130厘米。用鮮花制作沙灣殯儀館花圈時,先用竹片或樹枝做數個大小不等的環狀骨架,并連成一個球面,外面用繩子綁扎,并裹上保持一定適度的稻草,花枝和綠葉就插在稻草上,再用小號金屬絲加以固定。當然,切花插上之前要適當的加工,如枝葉和花可先加工成小束綁在竹簽上,然后再插到潮濕的草環、草束上。對于花枝細小、柔軟的草本花卉,更要如此加工后插上。 盡管沙灣殯儀館花圈主要用于紀念活動,但在構圖和色彩上也應力求變化,忌平均分配。一般制作時,常在圓環上形成幾個重點插花位置,其重點位置和數量視圓環大小而定,并無嚴格規定。
小斂奠
小斂奠是小斂時在室內進行的奠祭,祭品是醴酒、脯醢和牲肉。牲肉放在俎上,俎的兩端是牲的左右兩髀,內側是左右兩肩,再向內是兩脅,帶有脊骨的肺放在*中間,牲肉都倒扣著放,骨的根部都朝前。
大斂奠
大斂奠是大斂時進行的奠祭。祭席設在室內西南角,席面朝東。俎上的食物,魚頭朝左,鰭朝前,一共三列,每列三條魚;臘肉的骨根朝前。在席前設豆,*右邊是盛菹的豆,左邊是盛肉醬的豆,菹豆南邊是盛栗脯的籩,栗東邊是盛干肉的豆。豚俎在豆的東邊,再往東是魚俎。臘肉單獨放在兩俎的北邊,醴、酒放在栗籩之南。
朔奠
朔奠或稱朔月奠,是大斂后如果適逢朔(初一)而舉行的祭祀。祭品是一只小豬、魚和風干的兔肉,都放在俎上,此外還有醴、酒、菹、醢、黍、稷等。陳設的位置是:盛肉醬的豆在北、盛菹的豆在南,豚俎在兩豆之東,魚俎又在其東,臘肉單獨放在俎豆之北。盛黍稷的敦放在大斂時放籩的位置。醴、酒的位置與大斂時一樣。牲肉上用巾遮蓋。
現代社會的火化相當于古代的落葬,追悼會一般在火化之前進行。生者將深圳殯儀館花圈放在死者遺體的周圍,上面寫著"奠"字,正是古代奠祭的孓遺。現代漢語詞典》(修訂版)“奠”的釋義是:“用祭品向死者致祭。
深圳殯儀館洗身穿衣流程
一、提前準備:
1.凈身用品:兩條毛巾和臉盆
2.壽衣、壽被
3.搶救儀器、導管撤掉,身體創口進行必要處理
二、凈身程序
1.向老人遺體鞠躬致敬,詢問家屬要求
2.脫去老人病號服
3.開始凈身,順序:面—頭—耳—頸—胸—腹—上臂—手—后背—骨盆-大腿—小腿—腳—腿背部
4.請家人確認是否滿意
注意:A、側翻身擦拭背部時,需家人扶正頭部,防止體液流出
B、凈身過程中,注意老人的隱秘部分的遮擋
C、如果逝者為女性,應提前征求家屬要求
三、穿衣程序
1.核對壽衣包內物品是否齊全
2.將衣褲套好,疊放整齊
3.穿褲過程:雙手穿過褲管,抓住老人的雙腳,褲子上到老人臀部,抬臀部將褲腰到位
4.穿上衣過程:手套左袖,拉住老人左手,入袖,肩領對齊,將右半側衣服整理好,扶好老人頭部,向右側翻身,將右半側衣服壓在老人身下,后放平老人,再反向側 翻老人,將衣服拉出,右側衣袖下拉,手套右袖抓住老人右手,將右袖穿好,肩領對齊,后調整衣服是否平齊。
5.系好衣服帶子,放好腰帶,兩端壓于老人身下,穿襪子,穿鞋
6.整理墊被,老人側翻,將下面鋪平整,注意扶好頭部
7.在老人腳踝處系好綁腿帶,手絹放在袖口里(男左女右),左手放入金元寶,口鈴放入口中,由老人子女給老人放墊背錢
8.整理蓋被,給老人蓋到胸口。
9.入尸袋。
注意:如果老人腹水嚴重,請用濕毛巾將老人臉部裹上,以免因為腹壓等因素,口中有異物,污染新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