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年*月**日,乃我母親仙逝安厝之前夕,不孝兒率全家人等,虔具清酌時饈致祭于母親之靈前,且悼之以文: 我母親生于19**年*月**日,艱難走過一生的母親本該安度晚年,盡享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時,可恨老天不公,使母親身染重病,在歷經病痛折磨后,不幸于20**年*月**日在家去世,享年**歲。母親呀,您是咱家的頂梁柱,您是兒孫的主心骨,此時,兒跪靈堂前,聲聲把您喚,只聽冷風嗖嗖聲,再也聽不到母親的應答聲。我的母親呀,兒孫們多么需要您呵護的溫暖,多么渴望您關愛的雨露,然而,您走得這么快,走得這樣急,怎不叫兒心碎腸斷,悲痛欲絕! 嗚呼母親,艱辛一生!母親生于兵荒馬亂的動蕩歲月,年幼即飽嘗食不果腹、衣不敝體的人生苦難。與父親成婚后,辛勤勞作,節(jié)儉度日,然而,天災人禍,難以為繼,無奈于19**年與父親一起帶著我的兩個叔叔和年幼的大哥、大姐,背井離鄉(xiāng),從河南逃荒來到山西*縣,隨后又生養(yǎng)了我們四個兄妹。當時,父親兄弟三人沒有分家,幾十口人的大家庭,家務重擔全靠你一人承擔。為了這個大家庭的生計,您披星戴月,早起晚睡,嘔心瀝血,辛勤勞作。從我記事起,當我睜開眼時,您總是坐在昏暗的油燈下縫補衣裳,晚上臨睡時,總見你在油燈下紡棉織布。在那困苦的歲月里,細糧短缺,母親總是把有限的細糧和粗糧搭配,讓兒女們吃飽吃好,可您總是常常餓著肚子,背著我們吃些麩皮和野菜充饑。您忙完家務,忙農活,睛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夏頂烈日曬,冬受寒風吹。您用汗水和心血,將六個兒女撫養(yǎng)成人,供我們上學讀書,使我們相繼完婚成家。我那可憐的母親呀,您的一生是艱辛沉重的一生,是為兒女做出全部奉獻的一生。每念至此,怎不讓兒黯然神傷,血淚沾襟! 嗚呼母親,愛子疼孫!記得二十年前,兒在**廟高考復習期間,年邁的母親每周步行幾十里路,給兒送去干糧,直走得腿腫腳疼,可您也不停歇。兒子長大成人,走上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