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6 19:34:37 作者:王登科 來源:運城楹聯學會
近日,被運城市楹聯學會授予“河東楹聯之家”的山西新絳縣陽王鎮蘇陽村王順堂先生因病去世,市楹聯學會、縣楹聯詩詞學會和峨嵋分會,為失去一位酷愛楹聯事業、并為弘揚楹聯文化做出突出貢獻的聯壇名將,無不感到十分惋惜。因為他德高望重,全村上下也為失去一位熱衷于公益事業的老同志而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為表彰他損資助教、樂善好施的高貴品質,黨支部、村委會和村慈善協會,除隆重舉行追悼會外,還特意為他在村口樹立了一塊紀念碑,號召村民學習他關心集體事業、奉獻鄉村文化的高尚風格。
追悼會當天,院內外貼滿了市、縣、村三級楹聯組織為悼念王順堂先生而撰、書的挽聯。
運城市楹聯學會裝裱的條幅為:
河東聯老,先行無悔;
古絳書壇,后繼有人。
縣楹聯詩詞學會挽幛上的挽聯為:
雄心猶在風云上;
絕筆永留天地間。
大門上張貼著黨支部的挽聯:
村里失俊才,德望銘百世;
堂中折支柱,功恩載千秋。
村委會的挽聯貼在院內正房:
熱衷公益風格高,生前德才兼備享美譽;
奉獻愛心功勞大,逝后碑碣相頌留英名。
王順堂寢室門上貼著“杏壇分會”的挽聯:
絕筆生花勵后昆,淚灑珠玉;
文心不朽見先德,魂赴云天。
峨嵋分會貼在院外的寄情挽聯為:
才生峨嵋一時稀,惜君未稀壽;
技蓋絳垣百藝奇,凄吾失奇人。
村慈善協會根據他臨終前的驚人毅力,撰了一融挽聯,貼在照碑上:
絕筆七卷“道德經”,字字珠玉;
抱病三幅“仕女圖”,個個嬋娟。
村里屬羊的同齡文人也編了一副挽聯,以緬懷同道:
萬唁寄情悼賢君;
一羊別群悲同仁。
外地一友人用手機發來一副嵌名挽聯:
順順當當干事,百事出奇;
堂堂正正做人,萬人稱頌。
靈堂兩旁懸掛著致喪委員會的一副長聯,以寄托哀思:
靈堂深處,孝幛高懸,雅風亮節傳鄉里;
紙花叢中,銘旌低垂,大德厚望啟后人。
聯友通過撰寫挽聯悼念逝世聯人的形式在當地引起不小的反響。有人說,老王如果九泉有靈,也該感到欣慰了。更多的人說,咱新絳縣不愧為中國楹聯文化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