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父親
|
發布人:花圈網 發布于: 2020/3/16
|
|
父親出生在1935年,出生時家庭條件尚可。爺爺是手工業者,是當初大家庭的支撐。這個大家庭有幾十口人。父親在他八歲時我爺爺過世了,后面大家庭分了家,我父親,他的一個兄弟(我大伯)和一個不太能干的娘(我奶奶)組成了單獨的一個小家庭,分了一間墻門房,一下子陷入了貧困。父親在他九歲的時候被送到他姥姥家的一個親戚那兒做學徒,學習篾匠(舊時江南常見的手工業,利用毛竹手工制作各類家具和生活廚房器具)。幾年學徒期間,所有收入都算是師傅的,師傅只管飯,僅僅在過年時給幾十條年糕作為回家時的年貨。手藝學成后,父親在諸暨東部各處從事篾匠手工,挑起了家庭重任(我大伯喝醉酒后要鬧事,不太能干)1955年父親應征入伍,在福州空軍部隊渡過了5年光陰。父親的戰友張泉標回憶說,當初入伍赴福州時,福建還沒有通火車。新兵在江西上饒火車站下車,集中坐汽車進入福建。當初福建還沒有肅清土匪,運送新兵的每一輛汽車頂上都架設著機槍。到了福州后,城市一片斷垣殘壁,國民黨空軍大規模轟炸福州后城市還沒有從戰亂中恢復過來。父親在機場時屬于地面警衛部隊,集中守護場站。工作勤勤懇懇,多次獲得表彰。但苦于沒有文化,軍職提升空間受到了限制。盡管如此,在部隊父親還是學會了讀書寫字,成了家里第一個脫盲的人。同時還優先加入了共產黨。在部隊時條件相當艱苦,但比起地方來,已屬天堂。戰友斯金章回憶說,到達部隊的當天會餐,我父親一口氣吃了十個包子,但有戰友吃得更多,有的吃了十四個。機場周圍種植了許多龍眼樹。水果成熟時,戰士可以隨意摘吃。在改革開放前龍眼桂圓屬于上等的補品。這可以說是在服役期間的意外之福。那個時代的人們承受能力極強,父親在部隊服役整5居然沒有回家探親。后面聊起這個事情時,我問祖母難道不想念嗎?如果意外身亡呢?父親的回答是,一個是當初老百姓填飽肚子都有困難,而是軍屬都能受到鄉里一定照顧,所以他能在部隊安心服役。退伍后,父親被分配到四川成都工作。單位是一家飛機制造維修廠,工資不高。當時處于大躍進末期,糧食最緊張的時期。據父親回憶,當時國家對成年男子口糧定量為每月34斤。許多每月口糧不夠吃的職工只能當掉身邊值錢的物品,如手表,毛衣等來換取糧食填飽肚子。國有食堂的垃圾堆旁圍滿了當地的小孩,只要有蔬菜的下腳料倒出去,馬上就會被哄搶一光。父親和同事一行從成都回家探親的路上還遇到這樣的事情:一行人下火車轉車,找了一家飯店吃飯。其中一個同事買了一盤包子,坐下正想進食,突然竄過來一個少年,一把抓起兩個包子就跑。這個同事動作很快,幾大步就追上了,正想奪下包子的時候,只見那少年往包子上吐了口痰。那同事看到這樣,也只有放手讓他走了。父親在成都呆的時間不長,一年后被調動工作至上海龍華機場。工作是維修當時先進的米格飛機發動機。工種是鉗工。由于大躍進的影響持續發酵,城市生活亦十分艱難。國家也大量裁減城市就業人口以減輕財政負擔。父親不屬于裁減之列,但是由于物價昂貴,購買力低下,便主動要求下放回原籍。這一回就是8年。在此期間我們兄弟姐妹幾人相繼出生。父親回鄉后,即被選為村委書記,同時兼任民兵連長。但幾年后文革爆發,父親也因卷入武斗而使全家吃盡苦頭。最慘時,家里面被解放軍反復搜家(上繳武器彈藥),父親被通緝而躲入深山老林幾個月。直到鄧小平復出后才予以平反。林彪事件后,國家某些單位又開始復招工人。父親在我出生幾個月后又回到了上海。從此在各地工作直至退休才返鄉定居(期間每年只有20天探親假)。復工后,父親先在上海郊區工作了幾年。1975年,上海籌建小三線工地而抽調了大量職工至安徽江西等地工作。父親又被安排到皖南長江邊上的一個彈藥廠,在那兒一呆就是10年。皖南此地十分落后,交通閉塞。從上海赴此地只能坐輪船。從諸暨出發只能坐火車,到九江后下車,擺渡,再搭工廠的貨車才能到達。改革開放后,安徽江西等地的小三線工廠因選址欠妥,運輸和生產都沒有優勢而在八十年代初紛紛下馬。父親在奔波十年后又回到了上海。在知交的安排下,父親在無錫太湖湖畔的一家上海化工系統療養所上班直至退休,在無錫總共度過了近10個年頭。退休后,父親回到了老家。從此過上了自己最中意的田園生活。種地,釣魚,養蜂,修理都是他喜歡的活。父親是一個標準的原教旨主義共產黨員。如果說雷鋒有部分是黨媒捧出來的,父親則是天生的助人為樂的人。我老家在中心鎮里,父親的所有同事戰友凡是從周邊趕到鎮上來辦事買東西中午來不及趕回家我家都招待他們吃飯。在我有記憶以來我家一年當中三分之一時間都是賓客盈門。父親從事過工廠食堂工作,所以做得一手好菜,凡是鄰里有婚喪嫁娶,父親都積極幫忙,從不索取報酬。父親會干電工,鎮上開始安裝電燈時,父親免費為鄰里接線上電。后面開始普及自來水供水時,父親自費購置了自來水水管套絲管鉗。鄰里只要有安裝活的,有求必應,分文不取。在單位工作時,下班后,單位如有問題發生,不管份內份外,父親立馬趕到幫忙。鍋爐司爐只要能操作就可以,但是父親在他從事司爐工作幾年后,迅速掌握了鍋爐維修技術,從此鍋爐維修也成了他的本職工作。有一年探親回家,當時鄉鎮企業已經在浙江風起云涌。有家染織廠由于都是招聘農民作為員工,鍋爐長期缺乏保養。父親花了一整天時間,徹底地對鍋爐進行了維修。不僅排除了安全隱患,而且使煤耗降低了三分之一。事后工廠老板只招待了一餐飯,由于是在那兒上班的鄰里相邀,父親從來沒有計較過。父親一生勤儉,舍不得花錢。但是當鄰里需要借錢時,每次都是慷慨出借。在傳統農耕社會,大眾只希望別人都是雷鋒,自己則享受種種便利。母親對我們的教育是千萬不要把父親當榜樣,她說傳統諺語有:為了別人稱得一聲好,你得送上一件襖。父親的這種性格是造成父母之間矛盾沖突的最大因素。父親唯一的嗜好就是喝酒,而且只喝家釀的高粱酒。但這一愛好最后很有可能是讓他染上不治之癥的主要因素。父親退休后唯一對自己慷慨的事是在過世前去了一趟臺灣。去臺灣的驅動因素是他在部隊時所有的使命和責任都針對“解放臺灣”。從臺灣回來之后,他說這個地方真好。至于他的真實內心世界,連母親也只能略知一二了。愿父親永久安息! |
花圈店原創首發:http://www.4001886789.net.cn/listzt-18809.html
手機版訪問:悼父親
|
相關資訊:
·安吉縣殯儀館花圈店,安吉縣殯儀館花圈預定,代客送花圈到指定的廳
·承德市興隆縣興隆鎮花店喪事白事花籃去世葬禮殯儀館花圈訂購異地送花圈
·喪事用花陜西省渭南市澄城縣鮮花同城速遞花圈花籃花店喪葬殯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