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娘家,每年的春節都是比較忙碌并且很是正式的祭拜祖先的。
平時吃飯都要在11:30左右的家人,那天是需要11點就準備好飯菜。而且這個飯菜也是很有講究的。不能上湯湯水水的菜,據說這樣祖先是吃不飽的。等吃完飯去拿兒女們準備的紙錢會跑不快,這樣的后果就會導致祖先在下面的生活水準。而且那天準備的菜,一定要是五個菜。至于哪五個菜,我已經忘記了。記憶最深的是有一晚特別肥特別油膩的五花肉。大概是以前的人窮怕了餓怕了,所以特意要這碗菜吧。
開飯之前,要把四四方方的桌子抬到客廳的中央,對著門的那面不放碗筷,另外三邊,每邊讓三雙筷子,一晚飯,飯要盛好再倒到另外一碗里,所以看起來,碗里的飯是很漂亮的饅頭形狀,然后在這碗飯上面左右各插一雙筷子,中間再插一雙筷子。再倒上9杯酒。
接下來,由家里的家長,在對著門的那面,點上蠟燭,打開客廳里面的燈,然后放個墊子,挨個開始磕頭,磕頭結束之后,再把這些東西放置半小時,說是給祖先吃飯。
半小時之后,家長再去門口燒紙。媽媽說:一定要半小時之后才能燒紙,要不然他們還沒吃飽,就忙著去搶錢了,回去想想會傷心的。
燒紙的時候,還有個講究,家長會念念有詞,這是給我們老*家的祖先的錢,各位不要搶啊。似乎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祖先拿到我們燒出去的錢。
再然后,家長還要去連門口稍遠點的地方再燒點紙錢,這次,家長嘴里念叨的是:老*家的祖先啊,給你們的錢已經夠花了,這些就給無家可歸的人一點吧。
然后,再去撤掉桌子上的飯菜,并且要回鍋之后才能我們吃。
不管這些有用沒用,都是紀念祖先的一個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