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我的母親,細心的讀者一定已感覺到她是一位填房。當年九死一生的父親是單身帶著三個孩子與母親相識的,大女兒已如前述,當時父親的大兒子也在部隊服役,最小的二哥才五歲左右。母親當年對我說,她當時的確有很大壓力但沒有多想,是解放軍的背景,父親的英俊瀟灑熱情主動和無微不至感動了姥姥,最終打動了母親的芳心。
婚后的母親,深明大義責無旁貸地擔起了照顧雙方孤老,啟蒙撫育尚在學齡的二哥的沉重的擔子,還要撫養不斷萌出的自己的孩子。須知母親始終有她自己的文教事業,所有其它作為都得在繁重的工作之后去完成,加上當時艱苦的生活條件和起伏的政治環境,那苦那累只有可伶的母親自己知道。
母親一生都深諳百善孝為先的道理,盡心盡力地照顧著雙方兩個孤老。我記事時奶奶早已去世,每逢寒暑假,特別是文革的那幾年,母親總是迫不及待地帶著我們趕回萊陽老家看望姥姥,塞錢送物忙碌,祖孫三代互致問候寒暄不絕的溫暖畫面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早年我家住址離莘縣路小學單程快步也需三十分鐘,那時的交通不像今天這樣便捷。為照顧我們姐哥弟四個,我的母親十幾年如一日,周日外幾乎天天攜帶著學生的作業本,往返兩次奔波在家和學校的路上,期間她曾因交通意外骨折做了股骨頭置換手術。兒時的我經常一覺醒來發現老人家還在批改作業,往往是因為時間緊迫,她嘴里嚼著半熱的餅子奔走在上班的路上。
記憶中的母親還特別節儉,常常大熱天走得大汗淋漓也舍不得買一支三分的冰糕自己享用,但母親總是樂于資助那些貧窮愛學的孩子。給家庭困難的學生飯吃,幫她的學生縫補衣服和贈送書本橡皮等是她常干的事情。
存活時的老母親奉行活到老學到老的哲學,晚年離休后又進入老年大學完成了自己選定的專業。她特別鐘愛自己一生從事的教育事業,晚年常常流露出沒有教夠孩子,如果有來生還做老師的愿望。她還酷愛書法和繪畫,閑暇時分總愛寫寫畫畫,她最愛讀的雜志是《老干部之家》。老人家一生直到最后,用她的行動告誡我們做人要忍耐,所謂能忍則安,盡管直到今天我還不能完全理解她所謂忍耐的意義。
在老父親壽終正寢離開我們幾近十年的日子到來之前,正如母親當年安慰我們時說的那句“不要太難過,人人都有這一天”,我的母親的最后一天,也終于在剛剛過去的臘月十三日的那個黃昏如期而至了。我至今仍有二老還在的幻覺,但定神一思爸媽的確是全都離我們而去了,且已經漸行漸遠。曾經的“吉斌杰號母船”已成為昨日往事。
站在窗前,我獨自凝視著遠方的大海和極目的天邊悵然若失。這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歷歷航程,怎不令人唏噓惆悵?
更加珍惜吧,活著的永恒和各位還在世間的行者,讓我們用更加的真誠去續走余下的道路,好好地去愛那些應該被愛的人們。帶著追思和憧憬,我們要更加暢快地遠航!
作為一名資深醫生和生命科學博士,我深信宇宙的一切,包括所有宏觀生命和可見的分子水平的微觀世界乃至世間萬象,全都是智慧安排的結果;無限時空和不同維次空間之間相互的緣性及其永恒交織輪回是宇宙的固有屬性。
據此我要輕輕地叮囑二老:親愛的爸爸媽媽隨緣穿越吧!因為我已明白并確切地相信宇宙和人生的真相:從古到今從今往后直到永遠,沒有生物,沒有組成生命的全部物質,沒有所有的精神不是永恒穿越,隨緣組合,徜徉輪回在這無盡的宇宙空間里。
愿吉斌杰與已在不同維次空間中的王吉、尉斌杰永恒相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