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西北民俗過清明
中國有25個民族過清明節,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題。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另外,不同地區的人們過清明節的習俗也各不相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江蘇清明節“撐會船”
江蘇省清明節習俗
泰州農民于清明節舉行劃船比賽,稱為「撐會船」。鎮江人以柳葉七片泡茶,據說喝了可以明目。丹徒縣圌山附近的鄉民,還保留了寒「望綿」﹝綿山﹞的舊俗。上海舊俗在清明節吃桃花粥、紫筍茶,并有祭厲臺、迎城隍出巡的習俗。武進縣方茂山以清明為龍母化身之日,鄉民競相拜禱。
安徽省清明節習俗
徽州府于清明淘新泉釀酒。貴池縣清明節,婦女制米繭以祭蠶姑,祈禱蠶桑有好收成。涇縣稱清明為「插柳節」。壽春清明,家家插柳,并懸紙錢于墓樹,稱為「贐野鬼」。
浙江省清明節習俗
海寧縣清明夜,養蠶人家睡覺時會把蠶子裹在棉衣之下,據說蠶子得了人氣才會容易繁殖。嘉興縣清明夜吃青螺,稱為「挑青」。海鹽縣清明有龍舟之戲。臺州府清明簪柳,稱為驅香九娘。紹興人上墳時,要準備一些糖果、餅干,稱為「上墳果」,發給住在祖墳附近的兒童。
三月初三日,古曰上巳。漳人謂之三日節,祀祖祭墓。而泉人以清明祭墓謂之嘗墓;嘗,春祭也。祭以餑餅,治牲醴,掛紙錢,歸乃食之。餑餅以面為衣,內裹蔬菜,炸油者謂之春餅。嘗墓之禮,富貴家歲一行之,常人則兩、三年一行。婦孺歸時,各插榕枝于髻,以祓不祥。
河北省清明節習俗
東安縣清明插柳、看花。節前五、七日即有人祭掃墳墓,清明節當天則在自家堂上祭祖先。永平府以寒食前一日為蛆日,造酰醬。官府祭厲壇。傾城男女出郊踏青、看花、挑菜、簪柳。有諺語道:「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元氏縣清明節又稱花節,人家買花置酒宴請賓客。(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