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掃墓須攜帶七種物品
微博中一則“代理掃墓”的消息,讓人不由慨嘆:現在,還有什么不能代理的呢?
這則消息稱,“清明將至,天津出現代理掃墓業務,包含代理燒香、痛哭、磕頭喊爹媽等。該服務報價一般是3000元左右,最高達兩萬,哭10分鐘要300塊錢,最多可哭30分鐘。去外地掃墓另計。”等等,而且據老板稱目前業務很繁忙,需要提前預約。
這雖然只是極個別的現象,大多數人對清明節掃墓的習俗還是很重視的。但是,重視并不等于了解。王浩驊認為,這也就更需要我們為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繼承做出更多。
我們不妨先從文人墨客的描述中了解一下古人的清明掃墓:
其一:“陰陽無途通音問,清明尋路且上墳;點點淚和紙錢化,水酒少去不見人。”
其二:“天公無情最無情,不憐人間孝子心;為賺小可一掬淚,忍教清明雨紛紛。”
其三:“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其四:“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
清明掃墓,被稱之為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相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仿效,也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也就成為了中華民族固定的一種風俗。
據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后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
這段記載中,提到了清明掃墓攜帶的物品。下面,王浩驊就和大家談一談清明節掃墓必須要帶的物品:
一、香燭
香燭是清明掃墓必備的、最重要的物品。不僅要在先人目前點燃香燭,還要奉香給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祈求山神土地守護好墓地,保佑先人亡靈。
二、紙錢
紙錢是要燒給逝者的,以便他們在陰間有錢花,務須要焚燒干凈。
三、素酒
掃墓過程,等于帶著吃食來為先人過節,所以要向先人奠酒,酒為掃墓必備。
四、水果點心
水果以各地時令水果為宜,沒有什么特別的要求;點心可視具體情形而定。
五、飯菜
以先人生前喜歡吃的為佳,很多人會在祭奠先人的同時,向孩子們講述先人生前的事跡,讓下一代勿忘祖先。
六、鮮花
菊花有思念和懷念的含義,清明上墳一般以菊花為宜,白色菊花尤其對景。
七、“包袱”
“包袱”,即掃墓者(逝者家屬)給逝者帶的吃穿用度之物,因為用白紙糊一大口袋而得名,內裝冥鈔、金銀、以及各種紙做的“元寶”、“衣服”、“家具”等等。
“燒包袱“是祭奠逝者的一種重要形式,將”包袱“燒了,就是將這些物品送給了先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