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各位親友們:今天,我們懷著極其沉痛的心情,悼念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優秀博士生,北大、清華共同培育出的優秀青年學者、我們的好學生、好同學、父母的好兒子劉瀏同志。 20XX年11月XX日清晨,清華園痛失一位杰出的青年學者,我們永遠失去了一位好學生、好同事、好伙伴!驚聞噩耗,清華、北大兩校熟悉劉瀏的師生無不扼腕哀嘆、難以抑制悲痛之情;劉瀏的父母、親人更無法接受這晴天霹靂般的打擊。一個陽光快樂才華橫溢的年輕學子,一個健康鮮活的生命,以這樣不可思議、令人不能接受的方式遽然離去,給所有愛他的人帶來了巨大的悲痛!千言萬語,說不盡我們的悲痛之情,道不盡我們對他的思念和懷戀! 1984年9月2日劉瀏出生于北京,今年26歲。他出生在一個溫馨幸福的革命大家庭,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媽媽是清華電子系畢業的,叔叔也是清華畢業的,爸爸是我們的同行,爺爺、姥爺是老紅軍、老八路。他可以說是革命之后,清華之子。劉瀏從小就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出色學生,歷任小學中隊長、大隊長、北京實驗中學班長、實驗中學高中實驗班班長;20XX年他以北京文科前五名的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獲經濟學學士;20XX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傳媒經濟與管理專業,獲文學碩士;2XX9年他在清華考上同專業博士。其間曾去美國紐約、臺灣銘傳大學、瑞典延雪平大學、法國巴黎等地訪學,并在美國派拉蒙電影公司工作過。非常難得的是劉瀏自己特別熱愛和喜歡傳媒經濟與管理專業,他復合型的學科背景和工作經歷做這方面研究可以說是得天獨厚,使得他在學術上已經嶄露頭角,很快會成長為一顆學術新星,可以說前程不可限量。他的碩士論文被評為清華大學優秀論文,成為同學們爭相傳頌之作,為學弟學妹樹立了標桿。劉瀏也是我非常難得、特別賞識和精心培育的學生,他擔任清華大學研究生課的助教是一位優秀的助教,他擔任清華-日經傳媒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是一位出色的研究人員,他追求完美,做事情干不出色不罷休。他是可能在傳媒經濟與管理研究領域沖擊世界前沿、將來成長為學術大師的杰出人才。 更難能可貴的是,劉瀏雖然出身生活十分優越的家庭,卻在生活上十分簡樸,從不講究吃穿,從不買名牌,喜歡泡在學校過清苦的學生生活并樂在其中;雖然他成長的道路一帆風順,碩果累累,可他從未躊躇滿志,始終勤奮踏實;成功時不驕不躁,挫折時不慍不火;他為人敦厚、善良、謙和;學風嚴謹、科學、細致;對朋友寬厚真誠,實實在在,對學術充滿激情、精益求精。他既溫文爾雅,多才多藝,又天真浪漫、風趣幽默。他熱愛生活,充滿樂趣,他在博覽群書的同時,還是同學中玩游戲的高手,“三國殺”的教頭,才藝過人,酒量也過人。如果說他有什么缺點的話,那就是他不太喜歡參加體育運動。劉瀏的品性為人,學風作風,幾近《論語》中所講的古代圣賢境界:“一簞笥、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苦,回不改其樂”。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給劉瀏的一生做個定論的話,我認為是:劉瀏是一位賢人。所謂的社會賢達,就是這樣的賢人擔負起重要的社會職務并做出突出的業績來,如果我們的大學能夠培養出更多像劉瀏這樣的賢人送到社會重要崗位上,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有更多的陽光和美好,更少的丑惡和陰暗。劉瀏應該成為今天80后一代的楷模,應該成為當代學子的典范。 劉瀏的一生雖然短暫,卻很輝煌。他是一個純粹的人,他是一個有品味的人,他是一個有高尚境界的人,他是一位賢人。唐太宗在《圣教序》中曾盛贊玄奘法師“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一千多年后,這句話成就了中國兩所最著名大學的校園。劉瀏正是經歷了清華、朗潤兩校四園的修煉陶冶、采集了仙露明珠,日月精華。正應該大展宏圖,前程似錦的時候,他卻遽然凋落,踏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我們仰天長嘯,為什么命運要這樣來安排? 幾天來,我們清華新聞學院被巨大的悲痛包圍著,昨天中午我們敬愛的范敬宜院長駕鶴西去了。在這樣悲痛的時刻,我們需要相互撫慰,我們需要走出痛苦,我們需要攜手共度這艱難時刻。讓劉瀏那充滿陽光、快樂、才華橫溢又溫文爾雅的音容笑貌永遠留在我們每個人的心目中、我們的記憶里。我們為有這樣一位好學生而欣慰,清華為有這樣的優秀學子而驕傲,父母為有這樣一個出色兒子而自豪!劉瀏,你走得是那么純凈,那么平和,那么自然。孩子,彼岸的道路你不會寂寞,那是一條鋪滿鮮花的道路,那是一條漫漫的路,那是一條探索的路;那條路上有紅軍墻上你老外公的足跡,那條路上還有范院長的仙蹤,他們都會佑護著你,祝你一路走好! 20XX年11月14日(星期日)農歷十月初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