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有些碑上對月份的說明,往往是采用孟春、仲春、季春等字眼,其實是把正、2、3月視為春,把4、5、6月視為夏,把7、8、9月視為秋,10、11、 12月視為冬。大馬雖無四季,但立碑者依然按照中國的習俗,把每一季的首月以“孟”字代表、次月以“仲”字代表、第3個月以“季”字代表。又,民間傳統, 以花卉名稱為12個月的別名。墓碑常見的月份代稱依序如下:
1月 孟春 孟陽、端月 梅月、正月
2月 仲春 仲陽、麗月 杏月、皓月
3月 季春 陽春、蠶月 桃月
4月 孟夏 槐夏、陽月 槐月、乾月
5月 仲夏 天中、蒲月 榴月、姬月
6月 季夏 未月、焦月 荔月、荷月
7月 孟秋 肇秋、巧月 瓜月、巧月
8月 仲秋 仲秋、獲月 桂月
9月 季秋 暮秋、菊月 菊月
10月 孟冬 初冬、應月 檀月、陽春月
11月 仲冬 復月、暢月 葭月
12月 季冬 暮冬、臘月 櫟月、臘月
在交代立碑日時,有不少墓碑會用上“谷旦”、“吉旦”、“吉日”等字眼。谷旦此詞源自《詩經·陳風·東門之》。詩中有:“谷旦於差,東方之源”之說。《毛 傳》解說:“谷,善也。”《鄭箋》則解:“旦,明。”所以,碑上的“谷旦”即良辰之意。除了“谷旦”外,有些墓碑用“吉旦”、“吉日”等詞匯,意義都與 “谷旦”相同。用上這些字眼,除了是為了追求字面上的吉兆,很多時候又可能涉及字數吉兇的迷信。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