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人尋味的名人墓志銘
要讀懂一個人,往往需要讀他的墓志銘。與東方人撰寫墓志銘的莊嚴贊美所不同的是,很多西方人更愿意在墓志銘上對自己或親友做最后的調侃,這些發人深省或大笑的墓志銘,往往因其幽默和面對死亡的態度,成為雋永之作。西方的偉人們尤其愿意為自己撰寫墓志銘,因為這是他們最后一次隨心所欲地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
伏爾泰:“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
1778年5月最后的幾天,伏爾泰就像一根快燒完的蠟燭,慢慢燃燒到根部直至全部化為灰燼。 5月30日,這位老人終于與世長辭。
伏爾泰生病和逝世的消息使一些反對分子欣喜若狂,他們陰謀凌辱伏爾泰的遺體。伏爾泰的朋友們把他的遺體秘密地運到香檳省塞里埃隱修院。1778年6月2日,伏爾泰遺體的入葬儀式在塞里埃舉行。人們將伏爾泰的遺體安放在祭臺板下,并在祭臺板上題了幾個簡簡單單的字:“A1778V。”藥劑師要了他的頭發,心臟則由德·維萊特伯爵保管。起先,德·維萊特伯爵將伏爾泰的心臟保存在一只鍍金的銀盒子里,隨后,他又讓人建了一座大理石墓,專門用來安葬存放伏爾泰心臟的盒子。在墓碑上,德·維萊特伯爵讓人刻下了這樣兩句話:
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
伏爾泰的墓志銘言簡意賅,表達了德·維萊特伯爵和法國人民對伏爾泰的尊敬之情,對他給予了高度、準確的評價。
盧梭:“這里安息著一個自然和真理之人”
盧梭去世后被埋葬在埃爾默農維勒鎮的一個小島——波普里埃小島之上,墓地正面對著一座城堡。
墓志銘為:這里安息著一個自然和真理之人
1794年10月11日,讓-雅克·盧梭被移入先賢祠。在遷入先賢祠之前,他的棺木被運到杜伊勒利宮的中央展出了好幾天。
法國人為盧梭選擇了精美的棺木:棺木外形被設計成建筑的模樣。從正面看,雕有一扇微微開啟的門,門縫里伸出一只手來,手中擎著一支熊熊燃燒的火炬,象征著盧梭的思想照亮了法蘭西甚至是全世界。
巴頓:即使在墓地也和士兵親密無間
在盧森堡通往德國波恩的高速公路旁,有一個叫哈姆的小鎮,美軍公墓陵園處于一片幽靜的茂林中。這兒除了吹過空曠墓地的微風低語,寂靜得可以聽見草枝的顫抖。公墓入口處除了幾株白色櫻花樹以外,并沒有什么特別引人注目的地方。
但是每當拜謁的人踏入陵園的通道時,就會被近六千個半米高的雪白的十字架井然的排列所震撼。每一個十字架下面長眠著一位第三集團軍的烈士,所有十字架的質地、大小和規格都完全一樣,分不出軍階高低,就像當年整裝待發的部隊,平等地穿過墳墓去覲見上帝;也像列隊的士兵,即將出征而正在舉行誓師大會。
巴頓將軍的墓地在前面,背靠山坡,面向他的部下。墓地上十字架的質地、大小、規格和其他所有的十字架一樣,只是上面刻著:
喬治·小史密斯·巴頓
第三集團軍上將
加利福尼亞1945年12月21日
除此之外,沒有任何額外的贊美和修飾。離巴頓最近的墓地是來自底特律的上等兵約翰·赫齊瓦恩。四星上將巴頓,這位血膽將軍,即使在墓地也和士兵親密無間。
華盛頓:“此處安息著華盛頓將軍”
華盛頓身后事早有交代:“我希望在家庭的范圍內辦喪事,不要出殯的隊伍,不要葬禮的演講。”他的墓地就位于弗農山莊,于1831年建成。墓地外面有一個紅磚砌成的圍墻和一扇門,門上寫著:“此處安息著華盛頓將軍。”進門以后,墓前有兩根石柱,鐵柵門后便是石棺,他和夫人一左一右。在華盛頓的墓碑上刻著以下銘文:
從那永生的門向里看,我們便可以知道,是神的話語鼓舞人們彼此相愛。于是一切種族偏見便煙消云散。
后來政府打算把華盛頓的墓地遷到國會,但是華盛頓的侄子婉言拒絕了:“留在弗農山莊,更合叔叔的心愿。”
濟慈:“他的名字是用水寫的”
濟慈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中最有才氣的詩人之一,在他墳墓前的墓碑上人們可以看到這樣的銘文:
這座墳墓中
埋葬著一位年輕的英國詩人。
他曾在病榻上
因仇敵的權勢和兇惡而滿心愁苦。
他期望在自己的墓碑上
鐫刻這樣一句話:
“這兒長眠著一個人,
他的名字是用水寫的。 ”
濟慈想通過這個墓志銘說明什么?很多人想解開其中奧秘。
共2頁: 上一頁- 12下一頁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