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古戰場文》是唐代詩人李華寫的一篇駢賦。文中描述了古戰場荒涼凄慘景象,揭示了戰爭的殘酷以及給人民造成的苦難。雖用駢文形式,但文字流暢,情景交融,主題鮮明,寄意深切,歷來為古今傳誦的名篇。
原文
浩浩乎,平沙無垠[1],夐不見人[2]。河水縈帶,群山糾紛[3]。黯兮慘悴[4],風悲日曛[5]。蓬斷草枯[6],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亡群[7]。亭長告余曰[8]:“此古戰場也,常覆三軍[9]。往往鬼哭,天陰則聞。”傷心哉!秦歟漢歟?將近代歟?[1]吾聞夫齊魏徭戍,荊韓召募[10]。萬里奔走,連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闊天長,不知歸路。寄身鋒刃,腷臆誰愬[11]?秦漢而還,多事四夷[12],中州耗斁13],無世無之。古稱戎夏[14],不抗王師[15]。文教失宣[16],武臣用奇[17]。奇兵有異于仁義[18],王道迂闊而莫為[19]。嗚呼噫嘻![1]吾想夫北風振漠,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20]。野豎旌旗[21],川回組練[22]。法重心駭,威尊命賤。利鏃穿骨,驚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聲析江河[23],勢崩雷電。至若窮陰凝閉[24],凜冽海隅[25],積雪沒脛,堅冰在須。鷙鳥休巢,征馬踟躕。繒纊無溫[26],墮指裂膚。當此苦寒,天假強胡,憑陵殺氣[27],以相剪屠。徑截輜重[28],橫攻士卒。都尉新降[29],將軍復沒。尸踣巨港之岸[30],血滿長城之窟。無貴無賤,同為枯骨。可勝言哉[31]!鼓衰兮力竭,矢盡兮弦絕,白刃交兮寶刀折,兩軍蹙兮生死決[32]。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淅淅。魂魄結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冪冪[33]。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傷心慘目,有如是耶![1]吾聞之:牧用趙卒,大破林胡,開地千里,遁逃匈奴[34]。漢傾天下,財殫力痡[35]。任人而已,豈在多乎!周逐獫狁,北至太原[36]。既城朔方[37],全師而還。飲至策勛[38],和樂且閑。穆穆棣棣[39],君臣之間。秦起長城,竟海為關。荼毒生民[40],萬里朱殷[41]。漢擊匈奴,雖得陰山,枕骸徧野,功不補患[42]。[1]蒼蒼蒸民[43],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沒,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悁悁心目[44],寤寐見之[45]。布奠傾觴[46],哭望天涯。天地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無依[47]。必有兇年,人其流離[48]。嗚呼噫嘻!時耶命耶?從古如斯!為之奈何?守在四夷[49]。
注釋
[1]浩浩:遼闊的樣子。垠(yín銀):邊際。
[2]夐(xiòng):遠。
[3]糾紛:重疊交錯的樣子。
[4]黯:昏黑。
[5]曛:赤黃色,形容日色昏暗。
[6]蓬:草名,即蓬蒿。秋枯根拔,隨風飄轉。
[7]挺:通“鋌”(tǐng),疾走的樣子。
[8]亭長:秦漢時每十里為一亭,設亭長一人,掌管治安、訴訟等事。唐代在尚書省各部衙門設置亭長,負責省門開關和通報傳達事務,是流外(不入九品職級)吏職。此借指地方小吏。
[9]三軍:周制:天子置六軍,諸侯大國可置三軍,每軍一萬二千五百人。此處泛指軍隊。
[10]齊魏、荊韓:戰國七雄中的四個國家。荊,即楚國。這里泛指戰國時代。召募:以錢物招募兵員。徭役和召募,是封建時代的義務兵和雇傭兵。
[11]腷(bì必)臆:心情苦悶。愬,即“訴”。
[12]四夷:四方邊境的少數民族。夷,古時對異族的貶稱。
[13]耗斁(dù妒):損耗敗壞。
[14]戎:西方少數民族。此泛指少數民族。夏:華夏,漢族。
[15]王師:帝王的軍隊。古稱帝王之師是應天順人、吊民伐罪的仁義之師。
[16]文教:指禮樂法度,文章教化。
[17]用奇:使用陰謀詭計。
[18]奇兵:乘敵不備進行突然襲擊的部隊。
[19]王道:指禮樂仁義等治理天下的準則。迂闊:迂腐空疏。
[20]期門:軍營的大門。
[21]旌旗:旗幟的統稱。旌,用旄牛尾和彩色鳥羽作竿飾的旗。
[22]組練:即“組甲被練”,戰士的衣甲服裝。此代指戰士。
[23]析:分離,劈開。原作“折”,據《唐文粹》及《文集》改。
[24]窮陰:猶窮冬,極寒之時。
[25]海隅:西北極遠之地。海,瀚海,在蒙古高原東北;一說指今內蒙古自治區之呼倫貝爾湖。
[26]繒纊(zēng增kuàng曠):繒,絲織品的總稱。纊,絲綿。古代尚無棉花,絮衣都用絲棉。
[27]憑陵:憑借,倚仗。
共2頁: 上一頁- 12下一頁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