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村舊時喪事訃告范文一
愛妻×××,因病醫(yī)治無效,不幸于××××年×月×日×時×分去世,終年××歲。遵照愛妻遺愿,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謹(jǐn)此訃告。
愚夫×××攜子女泣告
××××年×月×日
農(nóng)村舊時喪事訃告范文二
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先生,因病醫(yī)治無效,于×月×日上午×時在滬逝世,享年××歲。現(xiàn)定于×月×日下午×時,在××殯儀館舉行追悼儀式。遵照×××先生的遺囑,喪事從簡,并謝絕禮金饋贈。謹(jǐn)此訃聞。
×××治喪委員會
××××年×月×日
農(nóng)村舊時喪事訃告范文三
訃 告 注釋:女用格式
今有我村村民 *** 之母 *** 因病久治無效不幸痛于農(nóng)歷 * 月 *** 日下午 * 點壽終內(nèi)寢享年 * 十 * 歲經(jīng)本村治喪委員會研究定于農(nóng)歷 * 月 *** 日上午十點舉行追悼儀式并葬于祖塋之側(cè)望各位親友屆時參加。
免帶菜祭
福山集村村治喪委員會
**** 年農(nóng)歷 * 月 *** 日
農(nóng)村舊時喪事訃告的寫法:
訃告:
先母×××于公元××××年××月××日××市病故,享年九十歲。
茲定于××月××日×午×時,在××火葬場火化,并舉行追悼會。
謹(jǐn)此訃告。
×××哀告
××××年××月××日
相關(guān)閱讀:
送終介紹
老人生命垂危之時,子女等直系親屬守護在其身邊,聽取遺言,直到親人去世,這在習(xí)俗中 稱為"送終"。
送終是一件大事,能為老人送終是表明子女盡了最后的孝心,未能為老人送 終常常成為人們一生中的一大憾事。
有沒有子女送終,是不是所有子女都來送了終又是老人 是否有福的一個判別標(biāo)準(zhǔn)。
在老人臨危之時,家人要將其從臥房移到正庭中臨時鋪設(shè)有板床上,板床在較窮的地方就用 臨時卸下的門板做成。
因為民俗以為人若在床上死。
靈魂就會被吊在床中,無法超度。
有的 地方也把死老是否在板床上死看作是子女是否盡了孝道的標(biāo)準(zhǔn),老人在床上咽的氣,子女往 往會受人非議。
夭折的人,家人雖不會將其移入正庭,但也會將其移至床前地上。
如果死者 之上還有長輩,死時,也不移入正庭。
在許多地方,人死之后,家人都會燒紙錢,稱為"燒倒頭紙",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燒 落氣紙"。
此外,還人鳴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歸西,二是向鄰居報喪。
人死之后,家人要圍在死者身邊慟哭,未死時,則禁止哭泣。
報喪介紹
死老咽氣后,家人應(yīng)盡快向親友發(fā)出報喪貼,或登門通報死訊,對遠方的親友,要告訴其開 吊下葬的日期。
報喪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別人家,不能進門,有人來迎接時,無 論長幼,都要叩首。
入殮介紹
死者入棺前,要為之整容,如剃頭、刮臉、換擦洗身、穿壽衣等,然后再以白綢(有的地方 也用紙錢)掩面。
民俗以為,不能給死老穿皮衣皮褲,否則死者會轉(zhuǎn)世為獸;為死者穿衣時 ,不要將眼淚滴到死者身上,否則以后做夢就見不到死者。
有的地方要求為死老配木梳一把 ,鏡子一面。
在死者死后的二十四小時內(nèi),要由專人選擇好時刻,正式將尸體移入棺中,入棺時,死者一 般是頭朝里腳朝外。
但在江蘇徐州及周邊地區(qū),卻是腳朝里頭朝外。
守鋪介紹
死者的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間,要晝夜輪流守護在死者鋪側(cè),以示服孝,叫做" 守鋪"。
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護、睡臥在棺旁,叫"守靈",也叫"困棺材"。
擱棺介紹
因為要選擇吉日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樞在家,稱為"擱棺"或"停棺"。
"擱棺 "的風(fēng)俗,在古代常見,一般要擱七天,有的甚至擱棺十幾天,幾個月,現(xiàn)今則不常見,即 使擱棺,時間也不長。
居喪介紹
居喪是指死者家人后輩自死者斷氣時起服喪。
男子不穿華麗的衣服,穿草鞋(現(xiàn)在已不常見) ;婦女則要脫去身上的裝飾品,脫下彩色衣服。
男女各依其與死者關(guān)系的遠近,穿孝服,戴 教帽。
孝子在居喪期間(一般為一月或百日)不能理發(fā),不能同房,不能會晤親友、參加宴會 、進寺廟等。
尤其是在安葬之前,這些習(xí)俗必須嚴(yán)守,否則不吉。
吊唁介紹
吊唁是喪葬禮俗中比較重要的內(nèi)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風(fēng)俗不同而有區(qū)別。
吊唁時,與死者 關(guān)系的遠近不同,吊唁的禮數(shù),方式也不同。
死者子女在接到訊息以后,首先要哭悼,然后問明死因,盡一切努力盡快上路奔喪。
臨到家時,要"望鄉(xiāng)而哭",出嫁的女兒,有的甚至一路哭來。
到家后,先要在靈前跪叩,哭悼, 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
親朋友鄰,雖不至于和孝子一樣悲痛,但也要盡量表現(xiàn)得比較哀痛 一些。
親友前來吊唁的時候,孝子要陪同。
比較親近的親友,一般要在靈前正式舉哀哭悼,直至有人勸慰。
如果不是較親近的親友,則可以在靈前燒化幾張紙錢即可。
親友前往吊唁時,一般都要攜帶禮品或禮金。
禮金用黃色、藍色簽封好,在正中的藍簽上寫 上"折祭×元"。
"奠敬×元"的字樣。
禮品有匾額、挽聯(lián)、挽幛、香燭、紙錢等。
接三介紹
接三也叫"迎三"、"送三"。
民俗認(rèn)為,人死了三天,他的靈魂要正式去陰曹地府,或者 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
并不是每一個人死后都能進入天堂,但若在死者去世三 天靈魂離去的時候,為他請僧眾念經(jīng)禮懺或者放焰口救度惡鬼,就能使死者贖罪積德,進入 天堂。
相對于神來說,是迎接死者的靈魂進入天堂;相對于死者親友,是送別死者的靈魂進 入天堂。
因此,這個儀式叫"迎三",也叫"送三"。
送三時,要用紙扎一些車馬,以供死 者上路時用。
放焰口是接三中最重要的禮俗。
據(jù)說焰口就是餓鬼餓鬼,在地獄受苦受難。
民間舉行儀式, 擺放三寶,即佛、法、僧,便可以讓餓鬼得到救助,脫離苦海。
焰口有佛教《瑜伽焰口》, 比較常用。
還有道教的《缸罐焰口》。
在喪葬禮儀中,還有做道場的。
其作用與放焰口類似,這種道場常由僧人、道士一起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