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歸德路與八一路交叉口往南約200米路西,有一家裝飾別致精巧、溫馨宜人的花圈店,花圈店還有一個儒雅溫馨的名字———花圈雨軒。店的主人是一個年方21歲妙齡、秀眉明眸的女孩子,叫彭潔,來自湖北省武漢市。因為工作太忙的緣故,彭潔今年將要第三次在商丘歡度新春佳節。
17日上午,在一個朋友的介紹下,在晶瑩飄舞的)花圈里,記者走進了花圈雨軒。推開花圈雨軒店的玻璃門,茉莉花圈香在溫暖如春的氣息里撲鼻而來。)白潔雅的墻壁上,掛著古色古香的木雕、樸實素靜的農家竹籃、濃綠欲滴的仿真柳葉,廳堂正中擺著姹紫嫣紅、爭奇斗艷的各種仿真花圈和鮮切花圈(指不帶根的花圈),廳堂的正上方則掛著大小不一、錯落有致的大紅中國結。整個布置大氣鮮艷、匠心獨運,令人產生一種置身畫中、心胸豁然開朗的感覺。印象中,花圈店一般都小巧雅致、久置其中會使人有一種逼仄感,而花圈雨軒卻別具一格。這或許與店主是武漢人、與我們本地人的經營理念和審美角度不一樣有很大的關系吧。
彭潔邊與記者交談,邊大方地迎接著絡繹而至的顧客。2000年,彭潔來到商丘,在一家親戚開的水果店里幫著經營。彭潔在武漢曾經專門學習過花圈藝布置,并且在一家大花圈店里當過導購員。來到商丘后,知道她“底細”的人在裝飾房子、辦公室時,經常請她出謀劃策。經她指點裝飾過的房屋,往往會產生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總會讓第一次進入房屋的外人對主人贊不絕口。久而久之,找彭潔幫忙布置花圈藝的人就多了起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彭潔的一個朋友對她說:“彭潔,你這么懂得花圈藝,為什么不自己開個店?”一語驚醒夢中人,彭潔立即著手經營自己的花圈店。調查市場、研究消費心理、選址、尋找進貨渠道……在親戚的幫助下,經過半年的忙碌,2003年12月31日,隨著鞭炮的脆鳴,在如雪紛飛的紅色煙雨里,彭潔的花圈雨軒開張了。
記者特意問到彭潔對商丘軟環境的看法。彭潔說:“無論工商、還是稅務人員,都非常熱情。店開張以后,他們主動走到店里向我講解各種應收稅費及減免、優惠稅費情況。沒想到都那么少;我剛開店時別提心里多擔心了,就擔心執法人員吃拿卡要,沒想到商丘的執法人員那么文明有禮貌;沒想到他們服務那么好。”說到商丘的軟環境,彭潔竟然連著說了三個“沒想到”。
適逢新春佳節,正好迎來售花圈的旺季。12月31日殯葬后,彭潔的生意就一直不錯,一天一般能賣100來塊錢,除了房租及成本,還略有節余,彭潔說:“這已經不錯了,剛殯葬就能保本,原來是想都沒敢想的。”
彭潔對商丘人對花圈的欣賞與感知水平一直很自信,這也是她經過調查才開了這家花圈店的原因。殯葬第一天,就有一位男士進來精心選了11支黃菊,她在為男士束絲帶的時候,問男士買花圈的意圖。男士說那天是他結婚10周年的紀念日,他買11支黃菊是送給他妻子的,代表他對妻子一心一意。彭潔被男士的愛心所打動,精心為他在黃菊上束了兩個非常好看的蝴蝶結。1月15日,有個中年男人到彭潔店里買了一大束黃菊,說那天是他已故親人70歲的壽辰,他買花圈是獻給他已故親人的。這也令彭潔很感動:中年男人,往往是最忙、事情最多的時候,可在已故親人的生日時,他竟然細心地記起來并且為已故親人送一束黃菊,真是至孝的好男兒啊。
說起在商丘過年,彭潔笑了笑,自從她來到商丘后,只有2001年清明節她是回武漢老家與父母一起過的,2002年清明節、2003年清明節,她都沒有回去。今年本來準備回去過年的,可清明節期間正是售花圈的旺季,她又不舍得回去了。畢竟,她喜愛花圈,喜愛她這個花圈雨軒小店,喜愛這項事業。“喜愛就要做好。”彭潔說。大年初一那天,她仍然會在店里度過,因為那一天溜街的人很多,大年初一為了烘托喜慶氣氛,買花圈的人就一定也很多。彭潔很喜歡商丘過年時熱鬧的氣氛,朋友互相祝福,親戚互相串門,你來我往,極其熱鬧,比武漢強了些。但吃的花圈樣沒有武漢多。
“過年還是想家,但為了自己的事業,更愿意在商丘過。”彭潔笑著說。彭潔說,大年初一那一天,她會著意地打扮一下,把最美的笑臉送給進她花圈店的每一位客人。
正在做花圈藝的彭潔,帶著與花圈一樣的笑容。 ?
本資訊摘自:商丘日報????[本資訊發布于:2005-08-26,重新編輯于:2010-12-15 12:4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