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喪事活動中,送花圈、花籃是人們悼念死者、表示哀思普遍的方法。常用的花籃、花圈有紙制、絹制、塑料制品等。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審美能力的增強,鮮花藍、鮮花圈的使用已十分普遍。 接到報喪的消息,參加或無法參加追悼會的人都可以送上花籃、花圈表示哀悼。遠在外地的人可委托別人代送,以表示人不能到心意到。 送多少花籃、花圈沒有限制,常常是配偶單獨送一只,子女們合起來送一只,已婚子女及配偶率孫輩以戶送一只。另外,死者的單位及黨、政、工、團均可代表一級組織送。 出租的花籃和花圈多為紙、絹、塑料制品;出售的一般為鮮花做成的花籃、花圈。挽帶用在花籃或花圈上,為兩條,長短一致,白底黑字,上聯寫悼念的詞句,下聯寫上送花圈人的姓名。不同身份用詞均不一樣,上聯常見的有“×××伯父千古”、“×××同志安息”等待,下聯常見的有“×××敬獻”、“×××敬挽”等。寫好后上端對齊、下端叉開,別在花籃或花圈上(面對著花圈上聯在右,下聯在左)。花籃、花圈的擺放方式:花圈因為比較大,故在禮廳的兩側一字排開;花籃的擺法是以遺像為準,以單位為主召開追悼會的,單位和領導人送的花籃擺在前排,以家庭為主召開追悼會的,配偶和子女送的擺在前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