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遇到失落不幸的人或是進行吊唁,真的是不容易的事。即使是很有社會經驗的人,有時候也會因為拿捏不好分寸而覺得尷尬或失禮。下邊是關于安慰和吊唁的四個禁忌,要記住。 第一個是忌諱陳腔濫調,少講一些“場面話”或自以為是的“安慰話”,像“時間可以治療創傷”“還好他沒有受很多痛苦”“別難過了,你還有很長的一輩子呢”等陳腔濫調的話,對于喪親的人來說,無濟于事,說些無關痛癢,甚至很場面的話語,有時候不如什么都不說,緊緊的握住對方的手,或給她一個真誠的擁抱來的實在。 第二個禁忌是,安慰和吊唁的語氣避免吱喳細碎,或是太過嚴肅,吱喳細碎會令人厭煩,而太過嚴肅又會讓場面拘謹和難過。 第三個禁忌則是不要把吊唁或安慰的對象當成是悲劇的主角,不要用可憐或同情的眼光或口氣來安慰人家,這樣只會再次強調喪親事實,讓對方更將難過和陷入悲傷的情境。 第四個禁忌是不要閃避或轉移喪親這個事實。有一些人會覺得盡量不要和當事人談到親人死亡的事,每次當事人要談或想談時,就故意轉移話題,或是故意閃躲或視而不見,這樣的行為或許是好意,但是卻可能喪失最佳的悲傷抒發的好機會,對喪親當事人不一定是好的。 至于最佳的慰唁之道,遵守四個原則和方法,就能達到安慰的目的,也能消減哀悼者的悲傷。 第一個慰唁原則就是,真誠的陪伴和自然的安慰。一如往常的和當事人講話,不用把他當成特別的人,他平常和你的關系如何,講話方式如何,就用平常最自然的方式對待他,讓他感覺雖然有失落,有悲哀,但是身邊的親友仍然一樣,世界并沒有全部改變,熟悉而安全的環境才能給他最好的安全感和后盾支撐。 第二個慰唁原則就是真實或實際的陪伴。有時候可以嘗試的進行邀約:「妳要不要跟我一起去逛逛…」「吃飯時間到了,一起出去吃個飯吧!」此時此刻「要不要一起…」會比「你應該如何如何…」要好的很多。或是在喪禮中或喪禮后,陪伴對方一起做某一些事,讓他感覺真實陪伴和支撐的力量。 第三個慰唁方法,就是在對方想傾訴時,安靜的聽她說,很自然的跟她談著親人以前的種種,不管是好的壞的,這樣能夠讓哀悼者真實的體認過世親人的存在感,并能讓她確認她的失落事實。 第四個慰唁原則是,如果真不知道說什么或做什么,有時候給他一個最真誠的擁抱和握手,都能讓對方知道你對他的支持和鼓勵。肢體動作在這個時候特別能產生「無聲勝有聲」的安慰效果。 助人度過喪親之痛,是很不容易的事。喪親者會覺得一切都得自己承擔,感到非常的孤寂。慰唁喪親者只要用最人性、最同理的方式給予或接受安慰,絕對能有效陪伴喪親者走過苦痛,度過人生苦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