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喪事活動中,很多家屬對常用的殯葬名詞,不甚了解,造成司儀與家屬溝通不便,讓雙方增添了不少溝通障礙,下面就簡單的介紹一下,在喪事活動中常用到的名詞,僅供大家參考。
靈柩:裝有尸體的棺木。
殃(氣):人臨死之前吐出的最后一口氣。
煞(氣):民俗將逝者死亡之后7天要回魂,這個回魂稱為煞(氣)。
衾單:死者蓋的被子或被單。
移風易俗:適應當今社會的習慣。
葬:將逝者的遺體(或骨灰)埋于地下,就是葬。
墓:埋葬死者的洞穴。
墳:洞穴上的土堆就是墳。
開生墳:活人給自己設的墓。
殯葬:出殯和埋葬,指人們對死者遺體的處理方法和哀悼形式。
殯儀館:供人們停放靈柩和辦理喪事的場所和機構。
報喪:向親朋好友通報死訊。
小殮:通稱給死者穿衣服。
大殮:給死者裝棺為大殮。
陽宅:活人住的屋子。
陰宅:亡者的洞穴。
煉度:道教人士稱死亡為煉度。
圓寂(坐化):佛教人士稱死亡為圓寂(坐化)。
喜喪:逝者70周歲以上的喪事稱為喜喪。
老喜喪:逝者80周歲以上的喪事稱為老喜喪。
靈幡:也稱引魂幡,上有“金童引路,玉女陪伴;駕鶴西游,羽化成仙”字樣。有紅白兩種。
生葬:人死不超過三年稱為生葬。
熟葬:人死亡超過三年以上,年齡超過70周歲以上。
靈位:指祭祀時為死人所設的牌位。 奠 葬前之祭叫"奠"。 治喪 即辦理人死后有關的事務。"治"是管理的意見 "喪"指人的亡故。 發喪 人死后公告于眾 稱為發喪。 服喪 為父母守喪。 居喪 處在喪事之中。在治喪期間 死者的親屬叫居喪。 吊唁 哀悼死者稱吊 安慰死者家屬稱唁。 訃告 訃音付。喪儀文體 指將死訊和死者簡況通告親友或公眾的一種文辭。 忌日 舊俗父母死亡之日禁飲酒作樂 叫忌日。 柩 已裝尸體的棺材。古時有 "在床為尸 在棺為柩"之說。 殮 給死者穿衣入棺。把死人裝入棺材叫入殮。 殯 停放靈柩 把靈柩送到埋葬或火化的地方去 如出殯、殯車、殯葬。 靈魂 舊指人體的主宰。亡靈則指死者的靈魂。 喪主 主持喪事的人。 嬀穴 生前所造的墓穴。嬀位是生前所造的牌位。 嬀材 生前預制的棺材、亦叫嬀器。 墳墓 埋葬死人的處所。古時稱封土者為墳 不封土者為墓。即平葬無墳者為墓 封土隆起者為墳。 先考 父死叫"考" 俗稱"先考"。 嬀數 迷信者謂命中注定的當數。 先妣 母死叫"妣" 俗稱"先妣"。 顯妣 對亡母的冥稱。 順世 佛教稱僧徒之死。 嬪 古時妻子死叫"嬪" 俗稱"故嬪"。 卒 嬀終正寢叫"卒"。 不祿 未老夭折稱"不祿"。 泣血 泣指哭泣 泣血比喻非常哀痛 能哭出血來。 公祭 公共團體或社會人士舉行祭奠、向死者表示哀悼的祭禮。 灰殞 指死亡。 伏尸 倒在地上的尸體。 見背 指父母或長輩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