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是什么時候變成了漢族傳統文化里喪葬文化的主色調,甚至成為象征著死人的“兇色”的呢?
關于白色與死亡的關系,有幾種說法:
第一種,白色是缺血的顏色,在甲骨文里,甚至是白骨的顏色,因此理所當然地被我們的先民和死亡聯系在一起。
第二,《禮記》里有五大主主色:青、赤、黃、黑、白。而白色對應的方位是西方,屬白虎,代表秋天,主蕭瑟。因此象征著生命的凋零。因此,古人將人去世叫做“駕鶴西去”。
第三,佛教里代表著水的顏色,在藏傳佛教中,很多佛像的佛身是白色的。代表著像水一樣的平和、包容。但是它同時也代表著一種超脫自然的境界,也是生命的終極。
歐美許多國家平時忌諱黑色,以黑色為喪禮的顏色,國人以白色衣服作為喪服,而西方卻以白色衣服為結婚禮服.在中國的象征傳統中,白色代表老年、秋天、西方和不幸,還象征貞操和純潔。白色常被認為是中國人喪禮用的顏色,但實際上這只是喪服的顏色而已。
白色喪服習慣應該是從東漢開始.
實際上,白色是一種非常純粹的顏色。它既不像紅色之類的暖色那樣熱烈,也不像藍色之類的冷色那樣冰冷。而人們對它的主觀感受,更大程度上是思想感情方面的問題。在葬禮上,它可以營造出一種壓抑的、莊重肅穆的氣氛。在婚禮上,它又可以增添一些浪漫的、光明的感覺。中國古代漢族文化之所以避諱白色,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重生諱死。
別忘了,醫生和護士的工作服也往往都是白色的,被稱為“白大褂”。但是在這個每天聚集著疾病和死亡的地方,從來沒有人質疑過純白的白大褂是一種惡意的詛咒。這也說明,白色其實是一種容易讓人產生舒適和信賴感的,寧靜的顏色,而漢文化也接納并且欣賞它。所謂的“兇色”只不過是一些“食古不化”的人在庸人自擾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