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的政治制度、歷史、文化風俗習慣不同,人們對死者的哀悼方式也不同。在民葬中,他們的哀悼方式多種多樣。然而,除了哀悼、追悼會、遺體告別和骨灰放置外,大多數國家的大規模喪葬甚至國葬也有以下形式: (1)降半旗志哀。一般來說,對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重要人物、黨和國家領導人、宗教精神領袖等規格高于國葬的人員死亡后,大多數國家都有降半旗志哀的做法。例如,中國重要領導人或友好國家領導人死后,他們在天安門廣場、新華門廣場、外交部、駐外使館等懸掛國旗的重要場所降半旗以示哀悼。 (2)鳴炮志哀。國葬舉行時,許多國家都有鳴炮向死者哀悼的規定,但不同國家、不同時期和不同領導人的鳴炮會有所不同。例如,當中國于1929年6月1日在南京埋葬孫中山先生時,鳴炮多達101響。 (3)鳴笛和志哀。許多國家的首腦去世后,在舉行國葬時,有火車、船舶、戰艦、汽車、工廠等可以產生轟鳴的笛聲,以示三分鐘的哀悼。1976年9月,中國為毛澤東埋葬時,曾鳴笛和哀悼。 (4)停止娛樂宴會的悲傷。平時家里死人,親戚朋友一定很難過,停止玩宴會也是合理的。 (5)停止工作志哀。為了表達對死者的懷念,一些國家規定,在國葬期間,當地或全國多次工作,并在此期間默哀悼死者。在中國埋葬孫中山時,有三分鐘的規定。 (6)規定哀悼日志哀。為了表達對死者的尊重和懷念,一些國家規定,從某一天到某一天是全國哀悼日,時間長度不同。 (7)用藍色印章志哀。一些國家認為,在舉行國葬時,官方文件中使用紅色印油是對死者的不尊重,因此規定所有官方文件必須在一定時間內使用藍色印章。孫中山先生去世時,中國有1月份官方文件中使用藍色印章的規定。 (8)迎靈送靈志哀。一些國家在舉行國葬時,專門組織有關官員和各行各業代表歡迎和送上精神,以表達對死者的哀悼。中國解放后,雖然沒有明確規定,但出于對死者的懷念和欽佩,人們多次自發地歡迎和送上精神。例如,1976年毛澤東和周恩來去世時,大量人歡迎精神。 (9)唁電唁函志哀。為了表達對死者的哀悼,當你不能親自哀悼時,無論是在國家、單位、親友之間,你都可以拍拍哀悼,寄哀悼,向死者和家人表示哀悼。 (10)獻花圈志哀。為了向死者表示哀悼,無論是本港還是外港,本國還是外國,都可以采取請人代購代送或者自購自做自送花圈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