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常常把兇事視為兇事,而喪眷也帶有不祥之義,因此有諸多忌諱。
1、各個民族在葬期內禁生產活動比較普遍。其原因,一是兇事為兇事,喪期參與勞動會危害莊稼,使糧食歉收。二是出于對亡靈的敬畏,為了祭奠亡靈,所以要中止生產。
2、社交活動在殯葬期間要盡量削減,以免給他人帶來晦氣。服孝期間不走親戚,不訪友,不聚會,不拜年,尤其不能到病人家去,以免給他人帶來不幸。俗話有“身穿熱孝,不登鄰宅。”
3、守孝期間,服飾也有忌諱。不濃妝艷抹:古代講究服喪期間披麻戴孝,百日內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后則穿黑色、藍色等暗色的衣服守孝。守孝期間傳統上還是建議穿戴簡略樸素,不要過度張揚露出。
4、喪期在飲食方面一般都吃素,忌食肉類。《禮記》曰:“行吊之日,不喝酒食肉焉。”苗族爸爸媽媽逝世,三年內忌食狗肉。
5、不剪發剃胡剪指甲:喪葬風俗上,服喪期間直系親屬不能剪發、剃胡甚至剪指甲,表示因失去親人毫無心思打扮整理儀容,帶有孝順之意。古代時,會在家人過世時先讓鄰近的理發店將家中男性剃平,由于喪期很長,忙起來底子沒時間理發,故有此說法。
6、不進出宮廟:同跟第一點防止去他人家中拜訪一樣,怕身上帶了穢氣進了宮廟會對神明不敬,服喪期間應該要專心守孝,暫時先不要拜神佛。
7、不慶祝節日:逢年過節時不慶祝,例如:端午節不包粽子、元宵節不搓湯圓。由于節日時都是與家人團聚的日子,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制造年節食物時,難免會想到過世親人觸景傷情。但假如是親戚送來就可以了,送禮時通常會慰勞幾句,承受他人的關心讓家族的哀痛得以發泄。
8、防止交游紅白喜事:古人認為喜事跟兇事會相沖,服喪期間也要防止參與他人婚禮跟喪禮,假如要參與同樣要先詢問對方的贊同。
9、不關家中燈,不滅靈堂蠟:服喪時家中電燈、靈堂蠟燭都要保持亮堂,例如樓梯、客廳、廚房、廁所、亡者房間都要開著燈,這樣叫照明路,是為了讓往生者身后,還能依照明光找到回家的路。
10、不驅逐及殺生:服喪期間假如家中呈現昆蟲或動物,不可以殺死、趕走,由于他們可能是前來帶領往生者。也有一說是,往生者化為動物、昆蟲回到家中看望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