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不能復生,愿已逝去的人早登極樂,下面小編整理了關于百姓悼詞,供參考使用!
同事追悼會悼詞一
胡**同志是我鎮 南河店村人, 1923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XX年2月28日下午,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
胡**同志幼年聰慧,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志向和抱負,深得師生的喜愛。
長大后立志報效國家,于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勇敢,不怕犧牲,表現突出,不久任班長、排長。
在淮海戰役和渡江作戰中,英勇無畏,身稱士卒,沖鋒陷陣,屢立戰功,深受廣大官兵的尊敬和愛戴,為解放戰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1957年,新中國成立后,胡**也迎來了人生新轉折點,組織上為照顧他,安排他轉業到臨近家鄉的四棵樹鄉工作,并擔任武裝營長。
工作中,他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從不講條件。
生活上,他艱苦樸素,克勤克儉,從不鋪張浪費。
1959年,根據工作的需要,組織上調他到家鄉南河店鎮工作,任水利助理。
工作上是離家近了,但在工作中,胡**同志對自己的要求更嚴了。
思想上,他起到了共產黨員的模范先鋒作用,時刻與黨組織保持高度一致,作風上,他一如既往和在外地工作一樣,吃住機關,密切聯系群眾。
在領導和同事面前,不居功,不驕傲。
在生活中,他也嚴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嚴格執行黨的政策,從不搞特殊化,不給組織找麻煩,體現出了一個革命軍人和人民公仆的高風亮節。
自1947年參加人民解放軍到1981年,在為革命和人民默默無聞地奮斗和工作了35年之后,胡**同志光榮離休了。
離休后,本可以無憂無慮地安度晚年,但為工作了一輩子的胡**卻仍時刻心系他為之獻出寶貴青春、付出辛勤汗水的工作和事業,繼續發揮余熱。
村莊田頭,他時常走訪群眾,探視百姓疾苦;街頭巷尾,他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他成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溝通的窗口和紐帶,充分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本色,他是全鎮黨員干部的楷模,是全鎮人民的先進代表。
胡**同志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勤勞儉樸的一生,艱苦奮斗的一生,無私奉獻的一生。
青山永在,英名長留,讓我們永遠記住這樣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人。
胡**同志永遠活在我們全鎮人民的心中!
百歲老人悼詞二
各位親友,村民們:
今天,我們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來到這里,深情緬懷這位跨越世紀的百歲老人XXX。
面對老人的故去,我們晚輩的心情皆無比悲痛!
XXX出生于XXXX年X月,我們大家都親切地稱她為吳婆婆。
她經受過百年風雨的洗禮,為我村開長壽先河。
如今這位飽經風霜而子孫滿堂的老人,因年事已高而于XXXX年X月XX日駕鶴西去,享年101歲。
吳婆婆老人家的故去,不僅是親人的一大損失,也是我村的一大損失。
我們失去了這樣一位受人敬仰的長輩:與人為善、辛勤勞作、生活儉樸、樂于助人。
老人雖然已經故去了,但我們會記住她,不會忘記她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過的日子。
XXX生在中國動蕩的時期,經歷了社會的幾度變遷,生前她曾自豪地跟我們說起過她當年來我們村時只有三十幾戶人家。
如今我們村已發展到百十戶幾百人口的村寨,見證了我們村的發展歷程,讓年輕人了解過去。
吳婆婆對鄉親們十分照顧。
她經常迎著風雨為鄉里鄰居治病;忙上忙下辛勤操勞于晨間為鄉親們送出可口的佳肴;鄉親們有困難時,她絕對會第一個過去幫忙。
她的品德讓我們敬仰,她的功績我們永不會忘!
吳婆婆除了對鄉親們的照顧十分周到之外,對家庭更是盡心盡力。
一路走來,吳婆婆與其丈夫吳爺爺始終相濡以沫。
吳婆婆一生勤儉持家,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把貧寒的家庭操持得體體面面,不僅孩子們都很聽話,而且在她的支持下,丈夫得以全力撲在工作上,取得非常好的成績,獲得勞模稱號。
晚年,兩位老人精神依舊很好,日常生活都能自己料理,只是腿腳有些不方便,吳爺爺每天都要看報紙和電視,了解國內外的大事,吳婆婆依然能夠穿針引線,做針線活。
這個最初只有兩個人的家,現在已經從一株小樹苗長成了一株枝繁葉茂的大樹,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加上孫輩、重孫輩,四代同堂已有30余口人。
后輩們對老人都十分孝順,老人的日子過得也十分舒心。
吳婆婆度過了這樣一個安心的晚年,是她早年辛苦的回報,是一生的福氣,也是我們最大的欣慰。
如今,她帶著對家人的不舍,和鄉親們的牽掛永遠的離開了,將我們的思念永遠地帶進了另一個世界,也將那份永遠無法釋懷的哀和痛留在了我們的心底。
從今以后,吳婆婆的音容笑貌就只能從她為數不多的照片中,從我們飽含思念的記憶中重溫了。
高山俯首,為您送行。
我們為您送上山頭,愿老人家一路走好,一路走好,走好哇!
父親追悼會悼詞三
父親是一位平凡而普通的平民百姓,他的一生沒有做過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情,但正是這種平淡如水的歲月,卻體現了人生的反樸歸真。
父親一生辛勞,淳樸溫厚,勤儉樸素,惜衣惜食,揚善憎惡,生性堅強,養育子女,恩重如山。
幾十年來,他和母親一起,含辛茹苦地把眾多子女一個個從小撫養到成家立業。
在我們尚幼小的時候,由于母親遠在郊區工作,每周只能回家一次,父親責無旁貸地肩負起既當爹又當媽的雙重責任,在工廠繁重的體力活動之后,好要做大量的家務,照料我們的一切生活瑣事。
父親為家庭和子女付出很多很多。
對于這一切他沒有怨言只有執著,日復一日,默默奉獻。
只有當我們自己身為人父的時候,才體會到這種最平常,最無私也是最偉大的養育之恩,是多么的艱難和不易。
它飽含了父親的愛心和責任心。
父親是一個舉輕若重的人,他善于從細微處關愛子女。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困難和要求,只要他知道,必定會盡心盡力地幫助我們,他樂意為我們做一切細碎的事情,一絲不茍,不怕麻煩,卻不愿輕易接受我們的回報。
即使在病重期間,他總還是想著不要給別人和子女帶來更多的麻煩,寧可一個人默默地忍受病痛的折磨。
每一次我們去醫院探望,他總是叫我們不要帶東西,早點回去,怕我們為他多花錢,怕影響我們的工作。
其實說他內心來講,在這樣的時候,是多么需要和希望親人在身邊多呆一些時間啊。
每一次住院都意味著病魔無情地吞噬他日漸衰竭的體力和精力,但他與病魔作了頑強的斗爭,只要病痛稍有好轉,他總是堅強地盡力自理,事必躬親。
所有這些,使我們每次回想起來,總感到十分辛酸和悲傷。
父親終于與我們永別了,留下了他對生活深深的眷戀,留下了他對我們深切的關愛,留下了他那揮之不去的音容笑貌,也留下了許多難以言喻的遺憾。
生活有千百種形式,但每個人只能經歷一種。
父親有幸成為一個跨世紀老人,但他的經歷,性格,生存環境決定了他只能選擇自己特色的生活方式,這是我們應當理解于先人的。
但父親一生問心無愧,終究是個一個實實在在好人,是一個值得后輩永遠追念和熱愛的好父親,他永遠不會與我們分離,他將永久活在我們心里。
我們會深深地惦念他,直到永遠。
惦念逝者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我們今后會更好地照顧好母親,使她健康長壽,安靜祥和地歡度晚年生活。
最后,我再一次代表全家感謝父親生前單位的代表,在父親生病住院期間曾經給予過的關心,感謝一鋼公司鋼板分廠領導,檢修車間領導,感謝龔欣紡織有限公司代表,感謝上海市消防藥劑廠代表,感謝各位長輩,親朋好友為我們的父親誠摯的送行。
親愛的父親,您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