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圈有哪些講究? 花圈是利用鮮花、綠葉或人造花制作的禮儀花卉裝飾品,其一般為圓形構圖,直徑多為100—130厘米,獻給死者表示哀悼與紀念。此外,在花圈中央空間也常裝飾花朵、綠葉、紗巾、綢帶等。為了便于放置,花圈還常帶有支架,支架上也適當加以點綴。用于祭奠活動的花圈,要披掛挽聯及安上“奠”字。花圈的“發源地”據說在希臘,古希臘把花圈稱為“斯吉芳諾思”,是裝飾神像的“圣物”。教堂中的祭司后來也戴起花圈來,花圈傳播到各地后就不一再地是教堂專用的飾物了。古代西歐曾用花圈作為獎品頒發給凱旋的戰士和運動場上的優勝者。印度和緬甸,至今還保留著用薔薇花做成的花環給貴賓戴上以表敬意的習慣。 現代喪事活動中,送花圈、花籃是人們悼念死者、表示哀思最普遍的方法。常用的花籃、花圈有紙制、絹制、塑料制品等。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審美能力的增強,鮮花藍、鮮花圈的使用已十分普遍。 接到報喪的消息,參加或無法參加追悼會的人都可以送上花籃、花圈表示哀悼。遠在外地的人可委托別人代送,以表示人不能到心意到。 花圈一般送幾個 送多少花籃、花圈沒有限制,常常是配偶單獨送一只,子女們合起來送一只,已婚子女及配偶率孫輩以戶送一只。另外,死者的單位及黨、政、工、團均可代表一級組織送。 花圈挽聯怎么寫 一般為鮮花做成的花籃、花圈。挽帶用在花籃或花圈上,為兩條,長短一致,白底黑字,上聯寫悼念的詞句,下聯寫上送花圈人的姓名。不同身份用詞均不一樣,上聯常見的有“×××伯父千古”、“×××同志安息”等待,下聯常見的有“×××敬獻”、“×××敬挽”等。寫好后上端對齊、下端叉開,別在花籃或花圈上(面對著花圈上聯在右,下聯在左)。花籃、花圈的擺放方式:花圈因為比較大,故在禮廳的兩側一字排開;花籃的擺法是以遺像為準,以單位為主召開追悼會的,單位和領導人送的花籃擺在前排,以家庭為主召開追悼會的,配偶和子女送的擺在前排。 個人送花圈一般來說都是親朋好友過世,不單單是送花圈還要給禮金所以送一個小的花圈代表心意就可以的。 代表公司送花圈講究的是大氣有面子,都是選一些檔次比較高的花圈。 鮮花花圈的花材也有講究,一般是以菊花為主,男士一般用黃菊,黃菊代表陽剛之氣,女士用白菊或者白玫瑰代表純潔賢淑。 花圈最后一定要寫上挽聯,這樣才是完整,重要的是挽聯的落款一定要寫送花圈的人名或者公司的全稱以便區分。 忌諱花圈是祭奠死者的,一般老一輩說過不讓中午送花圈說太陽最高點的時候送花圈過去死者的靈魂也看不見,這樣是對死者的不尊敬不禮貌。 對逝者送花圈有哪些禁忌? 族內人為先人敬獻花圈的落款只寫親屬關系,不寫真實名諱。族內人為先人敬獻花圈的擺放順序,是按照親屬關系,由近至遠依次擺放。譬如:配偶---兒子(媳)---女兒(婿)---侄子(媳)侄女(婿)---外甥(媳)外甥(婿)---孫子(媳婿)---外孫子(媳婿)等排開。 族外人為先人敬獻花圈,要按照先公后私的順序擺放。公家敬獻花圈要注明單位名稱,以先人所屬單位或后人所屬單位中最大等級單位優先最前擺放。私家敬獻花圈要以年紀最大者、官位最大者優先最前擺放,也可按照先來后到的原則擺放亦可。擺放花圈時,切記一定要露出敬獻人的名諱落款方可。 族內人向先人敬獻花圈時,如遇到后人子嗣中已有少亡西去的情況,那么也需要由同輩人代替這位少亡人為先人敬獻花圈。只要在敬獻花圈的時候,在名諱落款外圍上,用黑色四邊框圈住這位少亡人的名諱即可。如:□內寫名諱。 原則上來說,敬獻的花圈是不建議大家焚化的,而是要擺放在先人墓地四周或壓在墳墓上以示敬仰之意的。但由于敬獻花圈的數量大,運輸和擺放不便,所以很多人家都選擇了焚化也都是可以的。焚化花圈的時候切記一定要先行取下帶有敬獻人名諱的那一側挽聯之后,才可以焚化,方為禮數大吉。 現在很多殯儀葬禮中,鮮花花圈也逐漸增多,鮮花花圈是不宜單獨焚化的。建議大家在處理這類花圈的時候,可在先人遺體最后告別時,推入火化爐之前,可以將花朵依次擺放在先人身上,讓先人帶著鮮花走,寓意不墮下三道,往生凈土。也可在下葬時,花朵至于墓穴內,寓意后人繁榮昌盛之意。更多詳情請參閱中國花圈速遞網(http://www.4001886789.net.cn/)電話/QQ/微信/支付寶四合一客服【18939884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