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臺祭奠花圈(1對)
清流祭
人生在世,誰不曾受父母恩養,誰不愿此愛長久,但父母不能跟我們一生,早晚要離去,正如兒女終將長大,我們自己也會離開他們一樣。有生有死,人事更迭,亙古如此,人必須坦然接受。父親過世至今一年多,當初那種深深的痛苦變成一種持久的淡淡的憂傷。即將七月十五,要回老家上墳,知酒肉果品非他所愛,追憶其生前身后散碎片段,述表其操守志節,綴敘成篇,到他墳前燒一燒,算是祭祀吧。
一九四二年,父親生于臨漳一個貧困農家,年少時行跡我不得詳知,只知他作為翻身的農民子弟,對黨有感恩之情,對黨的領袖有崇拜之心。十七歲時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進磁縣師專,一直擔任班主席,少年有才名,素有抱負。因大饑荒未完成學業,在本縣鄉村作代課教師,口碑很好,曾被幾個學校爭搶。七零年后來到邯鄲進入工廠,在工會當宣傳干事。
父親不喜社交應酬,平時不打牌不飲酒,愛讀書,寫一些雜文小品,多譏排濁污助揚清澄之意,散見于報紙雜志。針對當時工廠的虧損現狀,曾提出一些除疴清弊的建議,未能引起廠領導注意。
八零年,從部隊轉業過來一個參加過朝戰的師政委擔任廠黨委書記,剛從部隊轉業到地方,雖有熱情,工作漫無頭緒,無從下手。一天,書記見我父親正在辦黑板報,書法很好,一經攀談,非常投緣,讓我父親用一周的時間,對工廠目前的虧損原因進行分析,寫一份材料。父親一夜未眠,把問題的癥結,以及蕩蠱育新的思路與方法用鋼筆正楷逐條寫出,書記十分驚訝。
隨后父親作為書記的助手對工廠進行整肅。迅速扭轉亂局,扭虧為盈,贏得上下欽服。因秉心公正,平日居心行事為人所敬信,雖裁冗縮編而讓人心悅誠服。
書記作風干練,有魄力,具有名將風度。父親擅于籌策謀劃,料事精準,號為智囊。兩人由相惜相慕而互相親重,皆不喜攀高結貴,以干謁迎合為羞丑。此二人雖拙于為自身謀,抓工作則竭盡心智,不避艱危,并有聲烈。一個大刀闊斧馭繁如簡,一個滴水不漏手法細膩,組成一個無堅不摧的戰斗堡壘,像戰場上的尖刀排敢死隊一樣,常被安排去收拾爛攤子,啃最難啃的骨頭,每到一處,化解梗阻,撥亂飭正,挽救幾個企業。
其間父親作為副書記主持過兩次分房,照顧軍屬,照顧勞模,自己卻一直住棚戶區。
老書記退休后,父親接替書記的工作,思想漸不跟時,執一節不知遷變,性情也變,看不慣之事挺多,唯念念不忘先驅先烈,平時言談不吐一個臟字,卻常因為對黨的先驅的評價與人爭得面紅耳赤。臨近退休之年工作很不順心,不時有激憤怨懟之辭,有時甚至氣得手發抖血壓升高,從此坐下病根。當時企業內黨的一元化領導已廢除。
受老母親之托,我跟他做了一夜長談,欲解其胸中郁勃,療其心疾。大致是勸他,多一些世故,少一些迂直,去堅剛而就圓融。世易時移,不可扭執一節與世風相違。別管它鯨吞鼠啃蟲蛀,非我家私產,看護不必太緊。不擋人財路,不遭人忌恨。造成目前窘境的原因正是因為平時不喜交結攀援,雖然下有相助之聲,但是上無扳聯之勢,F在無依無恃位卑力薄,雖欲有所補綴,也力不能勝任,何不任其紛紜。舍公義,就人情,不譏人過,不彰人惡,不生無謂的閑氣,多打呵呵少管事。既然遭棄置無事可做,何不早一步抽身,也可將養自身一把瘦骨,否則必結怨更深,受辱事小,更恐有意外不測,須知橫柯交蔽處,不免暗昧,況上下同氣連理者,本首尾一身。
老父溫文外表下個性倔強,覺得自己雖然將要退休但并未退黨,見企業被掏空,職工們星散離崗,就不該縮頭斂手,混吃等死。說自己如果那樣做,僅次于變節投敵。
我說你既是馬列信徒,熟悉毛選鄧選,但也喜讀儒家經典,若儒家遇此,又當如何?他認為儒家雖然比較尊重已經形成事實的政權,但也強調矯正其枉曲,要求居上位者仁,處下位者忠,維護各階層和諧,增強對政權的向心力,避免造成社會動蕩。馬列則給了底層人民更多的關懷,要建立新秩序。其初衷都是為了人民幸福,人類進步。堅信古代的儒家士君子,若生于今世,也會興利除弊,維護民眾利益。因所生之時不同,而所求之志有別,但所秉之正氣則無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