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記慈恩
名人經典挽聯
在中國,很多名人、偉人去世之后都會有相關的挽聯。那么您知道中國名人經典挽聯中有哪些嗎,下面不妨來看看小編為您整理的內容吧!
名人經典挽聯
言行唯經典常談,師表真堪垂后世;
文章則雅俗共賞,才名自合冠群倫。
——全國文聯挽朱自清
十載唱雙簧,無詞今后難成曲;
數人弱一個,叫我如何不想他。
——趙元任挽劉半農
亂世才難用
先生老未歸 ——章炳麟挽劉人熙
話盡燕山,沉詩冤海;
胸懷日月,遺惠生民。
——吳作人挽鄧拓
警座文章傳四海
新民德業播千秋
——俞平伯挽茅盾
千丈氣豪天也妒
一生詩在事堪傳
——梁同書挽萬梅皋
舊夢怕重提,海上同舟,兩祖聯床還似昨;
微名慚偶合,吳中懷刺,一時驚座更無人。
——俞樾挽王蔭齊
三百年傳伊人古香,卷里服公吐蘭雪;
八五歲踵貞白遺躅,閣前容我拜松風。
——吳獬挽王闿運
回也克己,由也兼人,奮厲直前,才與命博;
治事特勤,求學太勇,積勞到死,我負君多。
——謝覺哉挽王凌波
識才育才,慧眼匠心,文苑卿云頌伯樂;
撰稿編稿,披肝瀝膽,書林淚雨哭宗工。
——馬蕭蕭挽葉圣陶
未許落花生大地
不教靈雨灑空山
——端木蕻良挽許地山
沅芷湘蘭,一代風騷傳說部;
滇云浦雨,平生交誼仰文華。
——施蟄存挽沈從文
張長哥,李矮哥,慢慢同行,膽小休要嚇我;
地藏王,閻羅王,粗粗相會,面狠好不驚人。
——鄭板橋自挽
生無補乎時,死無關乎數,辛辛苦苦,著成五百卷書,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浩浩蕩蕩,歷數八十年事,放懷一笑,吾其歸乎?
——俞樾自挽
讀書經世即真儒,遑問他一席名山,千秋竹簡;
學佛成仙皆幻相,終輸我五湖明月,萬樹梅花。
——畢沅自挽
無術回天,一死幸完千載節;
有文在手,再生當報兩親恩。
——朱梅卿自挽
疾惡如仇,幾根硬骨擎天下;
舍生取義,一顆頭顱落狀元。
——湯祥端自挽
傷時有諧稿,諷世有隨刊,借碧血作供獻同胞,大呼寰宇人皆醒;
清宣無科名,民國無官吏,以自身而笑罵當局,縱死陰司鬼亦雄。
——劉師亮自挽
這回來得忙,名心利心,畢竟糊涂到底;
此番去甚好,詩債酒債,何曾虧負著誰。
——孫髯翁自挽
帝道真如,如今都成過去事;
醫民救國,繼起自有后來人。
——楊度自挽
涕泣對牛衣,卅載都成斷腸史;
廢殘難豹隱,九泉稍待眼枯人。
——陳寅恪自挽及挽夫人
善惡太分明,怨謗頻招,到今日應垂定論;
林泉安義命,文章無用,卜來生或發幽光。
——羅夢熊八十四自挽
木稼曾聞達官怕
山頹今見哲人萎 ——王安石挽韓琦
四鎮多貳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
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康熙挽鄭成功
六載固金湯,問何人忽壞長城,孤注空教躬盡瘁;
雙忠共坎壈,聞異類亦欽偉節,歸魂相送面如生。
——林則徐挽關天培
岱色蒼茫眾山小
天容慘淡大星沈
——紀昀挽劉統勛
學術各門庭,與子平生無唱和;
高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獨稱悲。
——紀昀挽朱笥河
與我公別幾許時,忽警電飛來,忍不攜二十年刎頭交,同赴泉臺,漫引將去楚孤臣,簫聲嗚咽;
近至尊剛十余日,被群陰構死,甘永拋四百兆為奴種,長埋地獄,只留得扶桑三杰,劍氣摩空。
——唐才常挽譚嗣同
簪筆侍三天,謫仙人秉節南來,似經萬里夜郎,聽鶯小住;
鐸車馳六月,選佛地乘云西去,空望千年華表,化鶴歸來。
——羅蘇溪挽丁鷺汀
祝宗祈死,老眼久枯,翻幸生也有涯,卒免睹全國陸沉魚爛之慘;
西狩獲麟,微言遽絕,正恐天之將喪,不僅動吾黨山頹木壞之悲。
——梁啟超挽康有為
是大詩人,是大學人,是更大哲人,四昭炯心光,豈謂微言絕今日;
為家孝子,為國純臣,為世界先覺,一哀感知己,要為天下哭先生。
——王國維挽沈曾植
十七年家國久魂消,猶余剩水殘山,留于累臣供一死;
五千卷牙簽新手觸,待檢玄文奇字,謬承遺命倍傷神。
——陳寅恪挽王國維
江戶矢丹忱,感君首贊同盟會;
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
——孫中山挽秋瑾
七十二健兒酣戰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
——黃興挽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國民賴松有人格
英雄無命亦天心
——梁啟超挽蔡鍔
廣東是現代史潮匯注之區,自明季迄于今茲,漢種孑遺,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類皆孕育萌興于斯鄉;先生挺身其間,砥立于革命中流,啟后承先,滌新淘舊,揭民族大義,屹然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殫心瘁心,誓以青天白日,紅血紅旌,喚起自由獨立之精神,誠為人間留正氣;
中華為世界列強競爭所在,由泰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取,經濟侵凌,甚至共管陰謀,爭思奴隸牛馬爾家國;吾黨適丁其會,喪失我建國山斗,云凄海咽,地黯天愁,問繼起何人,毅然重整旗鼓;億兆有眾,惟工與農,須本三民五權,群策群力,遵依犧牲奮斗諸遺訓,厥成大業慰英靈!
——李大釗挽孫中山
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
愿吾儕后死者,齊心協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蔡元培挽孫中山
國共合作的基礎如何?孫先生云:共產主義是三民主義的好朋友;
抗日勝利的原因安在?國人皆曰:侵略陣線是和平陣線的死對頭。
——毛澤東挽孫中山
為革命而奮斗,為革命而犧牲,死固無恨;
在壓迫下生活,在壓迫下呻吟,生者何堪?
——北平青年挽李大釗
濃霧陰沉重慶道
大星隕落黑茶山
——陳毅挽葉挺
五十載崎嶇世路,獻身革命,盡瘁斯民,海內瀛寰,同飲氣節;兩次長征凡七載;流亡異域,苦經十度春秋,反動陰謀空畫餅,縱幾處羈囚,壯懷尤烈;方期延東堤邊,宏抒國事,天喪巨才無可贖,曠古艱難遺后死。
二十年憂患舊交,同學蘇京,并肩北伐,南昌廣州,共舉義旗;一朝分手隔重洋,抗日軍興,血戰大江南北,茂林慘變痕陷身;喜今番出獄,久別再逢,孰意黑茶山上,飛殞長星;我哭故人成長訣,普天涕淚失英雄。
——聶榮臻挽葉挺
壯志難移,回漢各族模范;
大節不死,母子兩代英雄。
——朱德挽馬本齋母子
和平大業猶賒,賢芝正賴,何竟中道損棄,碧血長天永留恨;
民主曙光初吐,瞻望方殷,難堪噩耗驚傳,蒼山大地盡含悲。
——宋慶齡挽四·八烈士
仗劍從云作干城,忠心不易,軍聲在淮海,遺愛在江南,萬庶盡銜哀,回望大好山河,永離赤縣;
揮戈抗日接尊俎,豪氣猶存,無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應含笑,佇看重新世界,遍樹紅旗。
——張伯駒挽陳毅
為民族解放,為階級翻身,事業垂成,公胡遽死;
有云水襟懷,有松柏氣節,典型頓失,人盡含悲。
——毛澤東挽續范亭
覆地翻天,紀元重開新史;
空前絕后,人物且看今朝。
——張伯駒挽毛澤東
痛吾父幼小困空厄,嘗備炎涼,劬勞七十又六齡,到老來只剩一身孤苦,易簀呼兒難暝目;
感不孝早歲事戎機,歷盡艱危,轉戰二萬五千里,看今日揮戈大江南北,誓殲倭寇奠先靈。
——羅炳輝挽父
北苑千秋人,漢石隋泥同不朽;
西風兩行淚,水痕墨氣失知音。
——吳昌碩挽任伯年
抱松喬習性,守金石行操,崢嶸九七春秋,不愧勞動人民本色;
抒稻黍風情,寫蟲魚生趣,灼爍新鮮時代,憑添和平事業光輝。
——全國美協挽齊白石
雄筆卷蒼茫,丹青都帶風云氣;
雙溪流日夜,猿鶴猶聞嗚咽聲。
——劉希太挽張大千
兩卷新詩,廿年舊友,相逢同是天涯,只為佳人難再尋;
一聲河滿,九點齊煙,化鶴重歸華表,應愁高處不勝寒。
——郁達夫挽徐志摩
/listzt-4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