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事花圈介紹和制作 1,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喪事花圈的起源。 用鮮花或者紙花等扎成的環形的祭奠物品,獻給死者表示哀悼與紀念。花圈的“發源地”據說在希臘,古希臘把花圈稱為“斯吉芳諾思”,是裝飾神像的“圣物”。教堂中的祭司后來也戴起花圈來,花圈傳播到各地后就不一再地是教堂專用的飾物了。古代西歐曾用花圈作為獎品頒發給凱旋的戰士和運動場上的優勝者。印度和緬甸,至今還保留著用薔薇花做成的花環給貴賓戴上以表敬意的習慣。 哀思花圈多為喪禮專用。參加葬禮時,人們常常敬送花圈,作為對逝者的追悼。 2,然后我們知道一下花圈的用處。 花圈,原來作為禮物,以示尊重和敬禮;以后逐步演變成對去世的親人和好友敬獻花圈,以表示對逝者的懷念和哀悼。 花圈最初并不是為喪禮專用的。花圈,原來作為禮物,以示尊重和敬禮 ;以后逐步演變花圈的起源,至少是遠在二千年之前在歐洲就風行了的。那是希臘和羅馬人敬拜假神的時候所用的一種供物。當保羅在路司得城里,使那生來瘸腿的人起來行走的時候,那些看見這事的人都認為保羅和巴拿巴是他們所敬拜的兩個大神丟斯和希耳米。這風聲傳到丟斯廟中,事奉丟斯的祭司便照他們平日祭祀丟斯的禮節,牽著牛,拿著“花圈”,來到保羅和巴拿巴面前,要對這兩位在他們認為顯圣的神面前獻祭。這就是圣經中的花圈的來源和用途。歐美人在死人的棺柩和墳墓前獻花圈,無疑的與這件事是有關連的。 3,最后我們普及一下花圈的制作過程。 花圈是利用鮮花、綠葉或人造花制作的禮儀花卉裝飾品,其一般為圓形構圖, 直徑多為100—130厘米。用鮮花制作花圈時,先用竹片或樹枝做數個大小不等的環狀骨架,并連成一個球面,外面用繩子綁扎,并裹上保持一定適度的稻草,花枝和綠葉就插在稻草上,再用小號金屬絲加以固定。當然,切花插上之前要適當的加工,如枝葉和花可先加工成小束綁在竹簽上,然后再插到潮濕的草環、草束上。對于花枝細小、柔軟的草本花卉,更要如此加工后插上。 盡管花圈主要用于紀念活動,但在構圖和色彩上也應力求變化,忌平均分配。一般制作時,常在圓環上形成幾個重點插花位置,其重點位置和數量視圓環大小而定,并無嚴格規定。 此外,在花圈中央空間也常裝飾花朵、綠葉、紗巾、綢帶等。為了便于放置,花圈還常帶有支架,支架上也適當加以點綴。用于祭奠活動的花圈,要披掛挽聯及安上“奠”字。 相信大家現在對喪事花圈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多詳情請參閱中國花圈速遞網(http://www.4001886789.net.cn/)電話/QQ/微信/支付寶四合一客服【18939884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