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職工悼詞范文1 各位朋友,今天,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在此悼念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古文字學家、汕頭大學教授XX先生。劉先生不僅有許多著作傳世,桃李滿天下,更因為他精湛的書法、超凡的見地,贏得了一代國學大師、書法大師啟功先生的贊譽。他的書法作品,運筆瀟灑、豪放,結體大方、舒展,得到了XXXX諸位書法界大家一致的推崇,認為XX先生的學問道德、書法藝術,同臻上乘。 我與XX先生相識、相知已六年矣,深知先生之為人為學,皆為楷模。先生晚年致力于楚簡帛書之研究,能識、能記、能寫近四千個先秦古字,這是古文字研究中的奇跡。先生曾有一宏愿,曰:先秦古籍復原工程。即用古楚簡帛書文字,重新書寫《周易》、《老子》、《莊子》、《論語》、《孫子兵法》、《楚辭》。據我所知,先生已完成了《老子》、《周易》全本之創作,還書寫了大部分《論語》、《孫子兵法》、《楚辭》。此外,還用楚簡帛書文字書寫了多部佛教經典如《金剛經》、《心經》、《大悲咒》。這些作品,將是書壇瑰寶,藏家珍品。只可惜:此愿未滿,斯人已逝。每念此事,痛何如哉。隨著XX先生的辭世,這一偉大學術工程,難以繼續,實乃中華文化之損失,亦是中國書壇之不幸。所幸運者,先生有大量著作發行,墨跡傳世,手稿待出,亦足以告慰親友之心矣。 XX九五華誕、XX八秩大慶,親友皆以能得劉先生書法佳作為榮。 XX大學教授、著名學者叢文俊先生得知好友XX先生辭世,而發悼詞云: “驚悉XX先生仙逝,十分悲痛,謹致深切之哀悼,并誠摯之慰問。先生乃我北土學界之精英,后南下至汕,植育桃李,耕耘學術,暇時弄翰,輒成規模,晚歲集楚字典文,暢行于世,蜚聲藝林。 本期桑榆璀璨,奄忽賢者已去。 嗚呼!尙饗! 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叢文俊泣拜。” 我乃后學,今與眾親友,同挽先生云: 學通百家,著作傳世;書精五體,藝道超俗。 孔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其先生之謂乎? XX先生千古。 干部職工悼詞范文2 先生(外祖父)幼擅才華,青年得志。戎馬二十余載,詩詞書畫兼善。名重一時。乃中年不幸,身陷逆境,挾高才而困于一時。幾度劫難。含冤吞聲十余年,飲恨低眉千余天。往事不堪回首,舊情難以忘卻。有幸三中全會以后,春風送暖。鄧公復出,平反昭雪,苦盡甘來。承歡子孫繞膝,日有外祖母相伴,然好景不長,歷經四悲。而后晚景日新,心境愈好。子孫培育成人,作品相繼被收藏、發表,并出書立傳。書畫海內蜚聲。以書畫雙佳,諸體兼善。被譽為書畫八仙。那情、那景。有如蒼龍行雨,龍飛鳳舞;更似行云流水,老樹著花。當行則行,當止則止。何其快哉! 回首前塵悲若夢,傷心何處望魂歸。追昔撫今,祭思如潮。惟望房老(外祖父)之靈,早升天國,位列仙班,庇佑子孫,平安康健。 伏惟尚饗 跪祭者愚外孫: 于公元20XX年7月1日 干部職工悼詞范文3 各位來賓、各位親朋: 今天,我們懷著及其沉痛的心情,悼念我們大寨的文化先賢,德高望重的XX老先生。 XX老先生生于一九二六年正月初五,一生心胸寬闊,勤于學習,精于文墨,善于養生,性情豁達,精神钁鑠,至老年時期,患老年性疾病,經多方求醫,治療無效,于二0XX年四月日四時三十七分于家中逝世,終年八十二歲。 XX老先生出生于殷實的農村家庭,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從私塾先生的識字斷句開始,先后就讀于四十里鋪完小,畢業于平涼中學。李老先生自幼聰穎好學,成績出眾,為之后的從事社會事業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伴隨著他少年成長的時代,正是抗日戰爭如火如荼的年代,馬列主義已傳遍中國大地,抗戰的熱潮,青年的愛國熱情,熏陶了這位志趣高遠的青年,為之其后的投身革命工作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一九四四年七月,正值年華的XX老師便步入人生的第一站,開始在四十里鋪完全小學從事教育事業,由于工作的努力成績顯著,很快,于四五年調入平涼一中任教,后又被派往華亭一中工作,在國民統治時期,在拋開救國而從教的日子里,XX老師始終站在求學救國的學生一邊,因之受到鬧學潮的牽連而遭解聘,四七年十月至四八年十一月又在平涼新民路小學任教。四九年,全國解放以后,到五六年秋,在新成立的平涼市政府建設科任職,一九五六年秋在靜寧縣一中任教,此間十八年,正值新舊社會交替之際,文化落后,民不聊生,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做為這一時期的青年,能處驚不變,有起有落,可以說為當時的社會政權的穩定和西部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從六八你年起到七八年這十六年期間,是李老師經受人生磨難最嚴重的十六年,因為當時經濟困難的緣故或受家庭的牽扯,更因當時極左思想的影響,李老師不得不放棄自己心愛的工作,美好的向往,返鄉參加勞動,成了張莊村王洼社一位年富力強的勞動力,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潮中去,此間,除擔任過兩年的生產隊會計,兩年的小學教師而外,一直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主要生活方式。十年動亂期間,因家庭出身及為知識分子的緣由,更因“四清運動”期間編寫反叛家庭劇目等為由,被遭到錯誤的批判,從人身到心靈,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盡管如此,除承受繁重的體力勞動而外,仍不輟學習,在黑暗中仍然綻放出耀眼的火花 。 從七八年十月至八八年這十年間,雖然本人沒有得到公正的政治和經濟待遇,但這十年是他老人家放開手腳,再顯才能的十年,大寨中學,他以民請教師的身份,教育文、講英語,躬身耕耘,孜孜以求,用高尚的師德影響了一大批青年教師和學生,用嚴謹的工作作風和淵博的文化知識,撫育了一代青年學子。為大寨的教育事業發出了應有的光和熱。 XX老先生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一生,也是輝煌的一生,在從事的工作中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教書育人上,工作時續時斷,所任的年紀忽高忽低,但他都能從容應對,源自他具備了一個教育工作者應有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源自于他具有勤奮好學樂于奉獻的精神;源自于它具備了一個教育工作者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追求。凡和李老師交往過的,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沒有一個不折服他的, XX老先生在外人稱恩師,在家不失嚴父,一生所生六男三女,在我國經濟處于極度困難時期能夠把他們一個個拉扯成人,個個成家立業,其辛其苦日月可鑒。如今,子女們務農的勤于農、務工的善于工,經商的精于商,從文的專于文,個個家庭殷實,事業有成,沒有嚴父的含辛茹苦,哪有兒女們的幸福日月?兒女們的成材也是老人對社會的貢獻,愿老人的精神在兒女中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今天,我們追憶老人走過的歷程,無不為其經歷而感慨,為其精神而鼓舞。在窘迫的生活面前,他沒有愁眉不展,而是任勞任怨,用單薄而又強硬的肩膀把一切承擔;在嚴峻的政治漩渦中,雖身處逆境,但能展望未來,從容處置,把一切怨恨都拋在腦后;在艱苦的勞動場面,也曾疲憊不堪,但能唱起亂彈笑容滿面,把干勁增添;在一個個難題面前,他能挑燈夜戰,攻克難關,給學生一個一個滿意的答案;在同志面前,他能平等看待,坦誠相見,以寬求嚴;在鄰里面前,他能和睦相處,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在兒女面前,雖然瑣事犯難,但他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身先垂范,帶領他們不斷向前。 李老先生雖然逝世了,但他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他那種寛厚仁慈的英音容笑貌永遠印在我們腦海中,他那種不求索取、只講奉獻、勤儉儉樸的作風永遠影響著我們,他那種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品德,將永遠激勵著我們。 各位親朋、各位來賓: 我們在這里悼念李老先生,要化悲痛為力量,要學習他的精神,繼承他的遺風,積極投身各自的工作行業,為建設美好和諧的社會多做貢獻,以我們優異的成績和小康的生活來告慰李老先生的在天之靈。 李老先生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李老先生安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