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公安部、司法部、民政部關于臺灣同胞在大陸死亡善后處理辦法 1996年7月22日 國臺發(1996)1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臺辦、公安廳(局)、司法廳(局)、民政廳(局): 為進一步做好臺胞在大陸死亡事件的善后處理工作,本著一個中國的原則,參照有關規定,結合臺胞在大陸死亡后處理工作的特點,特制訂本辦法。 一、死亡的確定 死亡分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因健康原因自然死亡的,謂正常死亡;因意外事故或突發事件死亡的,謂非正常死亡。 臺胞在大陸死亡,經當地公安機關驗定,如屬正常死亡,善后處理工作由臺胞接待或聘用單位負責,當地臺辦必要時予以協助。無接待或聘用單位的(包括零散游客),由臺辦會同有關部門共同處理。如屬非正常死亡,由公安機關進行取證并處理,并通報同級臺辦,臺辦提供配合、協助。 二、通知死者家屬 臺胞在大陸死亡后應盡快通知死者家屬。一般由接待或聘用單位直接通知死者家屬。如接待或聘用單位無法直接通知死者家屬,可通過兩岸其他渠道(如紅十字會等社團)代為通知。必要時也可通過海峽兩岸關系協會(以下簡稱海協)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以下簡稱海基會)聯系。 三、尸體解剖 正常死亡或死因明確的非正常死亡者,一般不需作尸體解剖。若死者家屬提出書面要求作尸體解剖 的,有關主管部門可同意。 對死因不明的非正常死亡者,公安機關為查明死因,需進行解剖時,應盡可能通知死者家屬到場。家屬逾期不到,地(市)級以上公安機關可依法處理。 四、出具證明 正常死亡,由縣級以上醫院或者授權的醫療機構出具《死亡證明書》。 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被拘留的人員,在案件偵查、審理、執行期間正常死亡,由辦案機關的法醫出具確定其死亡的《死亡鑒定書》;辦案機關沒有法醫的,可請公安機關派法醫鑒定并出具《死亡鑒定書》。 非正常死亡,由地(市)級以上公安機關的法醫出具相關鑒定書。 根據海協與;鶗秲砂豆C書使用查證協議》的規定,死亡公證屬應寄公證書副本的范圍。臺胞在大陸死亡,除出具相關鑒定書外,同時應由死亡地公證部門出具公證書。 五、尸體處理 臺胞尸體的處理應尊重死者家屬意愿,可在當地殯儀館火化或運回臺灣。如家屬提出就地土葬,需向所在地的省級民政部門提出申請,經批準后葬在指定的公墓內。如需將尸體存放,可由當地殯儀館妥善保存。 尸體火化,應由死者家屬或其委托人持醫院或公安機關出具的死亡證明,到當地殯儀館火化。如確認死者無親屬,接待單位持《死亡證明書》到殯儀館火化,同時將火化過程拍照并出具相關證明備存在殯儀館。 對有接待單位的死者,在尸體火化前,可由接待單位酌情為死者舉行簡單的追悼儀式。如死者生前對我友好,臺辦及有關單位可送花圈,或將追悼儀式拍照送死者家屬。 對家屬要求按臺灣當地宗教、風俗習慣舉辦祭奠儀式的,必須遵守國家有關殯葬法規,經省級民政部門批準,在殯儀館內進行。 辦理喪事的費用自理。 六、骨灰和尸體運輸出境 骨灰、尸體運輸,須持有醫院出具的《死亡證明書》或法醫出具的《死亡鑒定書》,及殯葬部門出具的《火化證明書》和公證部門出具的《死亡公證書》。 將尸體運出境外的,應嚴格按照衛生部《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口岸衛生監督辦法〉的若干規定》[(1983)衛防字第五號]和海關總署《關于對尸體棺柩和骨灰進出境管理問題的通知》[(84)署外字第540號]辦理尸體出境手續。 骨灰、尸體運輸出境均由中國國際運尸網絡服務中心負責,具體由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四個辦事處承辦,也可委托當地殯儀館承辦。如親屬提出將尸體運回臺灣,運輸手續和費用均由親屬自理。在兩岸實現直接通航前,死者家屬要求通過第三地運送尸體時,由其家屬自行辦理第三地手續,有關部門應予協助。如臺方提出 由臺灣直接派飛機或船舶運送尸體,應報國務院臺辦商有關部門后處理。 七、遺物的清點和處理 清點死者遺物應有死者家屬或其代表和大陸有關部門人員在場。如家屬明確表示不能到場時,公證部門人員應當到場。遺物清點必須造冊,列出清單,清點人均應簽字。遺物移交前要妥善保管好。移交遺物要開出移交書,一式二份,注明移交時間、地點、在場人、物品件數、種類和特征等,并由公證部門辦理遺產移送公證書。 如死者有遺囑,應將遺囑拍照或復制,原件交死者家屬或其他理人。 死者原持有的我出入境證件,由當地公安機關入境管理部門收繳。 八、報告善后處理情況 善后事宜處理結束后,善后處理部門應寫出《死亡善后處理情況報告》報上級主管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臺辦、公安廳(局),抄國臺辦和海協。
:14
[!--empirenews.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