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父祭文
|
發(fā)布人:花圈網(wǎng) 發(fā)布于: 2019/9/3
|
|
維公元二00七年八月四日晚十一時三十五分,歲次丁亥六月二十二日子時,家父因嚴重心臟腫大、房顫形成栓子,致右腦大面積腦梗,搶救無效,駕鶴西去。魂歸緲緲,唯余桑梓,兒女撕心裂肺,痛心疾首,一腔悲情,兩行酸淚,一時多少言語,竟不知如何訴說……
家父于一九二六年生于綏德四十里鋪王家橋村,童年不幸,六歲喪母,家境貧困,孩提時即隨祖父,大伯,二伯,一路乞討落腳于延安市馮莊鄉(xiāng)。長工為生,寒九三伏,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過早的沉重體力勞動壓彎了一個未成年人的脊梁。饑飽無著落,早壓生活重擔又缺少母愛的幼小的心靈,多少辛酸凄然!
十幾歲時家父獨自離家,只身來到了延安城,靠攬工為生。四七年胡宗南進犯延安時父親參加了保衛(wèi)延安的戰(zhàn)爭,隨伍幾經(jīng)輾轉為國貢獻。現(xiàn)在想來,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年代,父親的性命得以保全,也只能感慨人善天眷顧!
家父一生育有我們一兒一女,小時侯家中不裕,母親又多病,父親總是饑餓于自己,飽暖于兒女。那時侯家父在農科所工作,干的都是農活,是“掙工資的農民”。在那個艱苦年代,微薄的工資不足以養(yǎng)家,為了我們的溫飽,勤勞的父親就上山砍柴,下地務農,為家庭想盡辦法竭盡全力。淚眼回憶,父親這輩子從來就沒有睡過一次天明覺。記憶中父親也絕少給自己添過新衣,總是穿著縫了又縫補了又補的衣服,可對我們總是想辦法盡量吃好穿好。追憶往昔痛在心頭,食難下咽!
父親沒有文化,也沒有什么高雅愛好,他就是勞苦大眾中的普通一員,是天底下的受苦人。自幼飽償苦寒,面對世間的紛繁喧囂他無力應對!父親從不求人,孤立無援。與世無助,于己無奈,真是叫天不應!小時侯常常聽到他深沉的嘆息和無言的絕望。一生與人為善,與世無爭,忍辱退讓,真切得做到了獨善其身。
圣人云:“吉莫于知足,苦莫于多愿”,“夫為不爭無憂”。父親對生活易滿足,一頓飽飯就能使他的嘴角浮起幸福的微笑,正是受他的這種知足精神的影響,早年生活的拮據(jù)并沒有打倒我們,在經(jīng)濟貧困的年代,我們還有一個精神幸福美好的童年。
|
花圈店原創(chuàng)首發(fā):http://www.4001886789.net.cn/listzt-9425.html
手機版訪問:奠父祭文
|
相關資訊:
·哈密福壽園附近花圈壽衣店
·(陜西省華縣赤水火車站南) 驪山骨灰墓園電話,地址,(陜西省華縣赤水火車站南) 驪山骨灰墓園花圈訂購價格,網(wǎng)上代送花圈
·雞西市四龍山生態(tài)陵園附近花圈壽衣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