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禮流程
葬禮步驟 中國傳統葬禮 中國傳統葬禮的主色調為白色和黃色,故亦有白事之稱,與紅事(喜事)相對。隨死者的信仰和經濟情況,整個過程中經常伴有有關的釋教、玄門或風水儀式。
其 主要過程有: 小殮:為尸體凈身整容,穿上壽衣。這個步驟要盡早,甚至有時在氣絕之前就進行。由于過幾個小時,由于肌肉細胞死亡,會出現稱為尸僵的 四肢僵硬現象,影響穿壽衣。壽衣不能夠用皮質,因傳統以為這樣死者會轉世成動物。 報喪:正式通知遠近到處的親友死亡時間、情況和葬禮安排。經常有嚴格的形勢和順序規定。 奔喪:親友攜帶禮品、禮金、挽聯、花圈等從外地來加入葬禮。 停靈:又稱暫厝,將尸體在靈堂停放若干天,守候前來奔喪的親友;同時有助于確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靈堂可為家中房間、臨時搭制的靈棚、或殯儀館的專用房 間。靈堂內設哀悼條幅、死者遺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燭炬、紙錢等。另外,在暫時不能夠正式埋葬死者的情況下,將棺材寄放在寺廟等地,守候未來下 葬,也可稱作停靈。 守靈:停靈期間,已在場的親友,特別是死者的晚輩在靈堂輪流守護死者,接受奔喪者的吊唁。在整個葬禮期間,死者親近的晚輩(稱為孝子/孝女)穿不縫邊的白 色粗麻平民服或褂子,腰系草繩或麻繩,腳穿芒鞋,稱為孝服。 大殮:當著家屬的面,將死者移入鋪有褥子的棺材,關閉被子,釘上釘子封棺。富饒的人家可能用內棺和安排隨葬品的外棺兩層。 出殯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殯開始的標記是孝子將一個瓦盆摔碎,稱為“摔盆兒”。由孝子執“引魂幡”帶隊,有樂隊奏樂,沿途散發紙錢到墓地。下葬 儀式有風水師協助。 燒七:下葬后,親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燒紙錢,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還有類似的叫魂、燒紙錢等活動,稱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儀式 稱為“斷七”,為正式葬禮局部的結束。 守孝:按儒教的傳統,孝子應該守護在怙恃墓的四周三年,期間制止娛樂、飲酒食肉、伉儷同房等。 牌位:家人用香燭祭品供奉寫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囿年:就是死者一周年。 三年:就是死者第二個周年。三年后,就可以給故者掃墓了。 掃墓:親友于清明節及冬至、春節期間修理、掃除墓地。
下一頁
[1][2]
上一篇:挽男女中年喪聯
下一篇:父親追悼會的悼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