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據柬埔寨民間的傳統習慣,人逝世后,通常進行火葬,并且要舉行種種儀式。病人臨終前,支屬們點燃一對稱為"千古燭" 的短粗白燭,為病人送終。村里的居士事先預備好靈幡、檳榔、稻谷等物品,親戚朋友們則預備好一個供奉佛像 的地方,并做好供品。人死后,支屬們便在房前插上一兩面鱷魚外形的旗幟,體現家中死了人。人們在死者頭部的上方懸掛起一面用半米白布做成的靈幡,并用棉線把靈幡和佛像或佛發舍利塔像連接起來。在死者的頭前、肩膀兩側和腳的兩旁,各點燃一支燭炬;在死者的腳前,放一籮筐稻谷,上擺兩米半白布、一個硬幣和一串熟香蕉,并點燃一盞油燈安排在稻谷上。
為了體現盡最后一次孝心,子孫們要在入驗前為死者沐浴。他們把尸體擦洗潔凈,梳理好頭發,在身上涂上香水,然后用白布包裹起來,再用2米白布斜披在右肩,在脖子、手腕和腳腕上掛上殮繩,用殮布擋住尸體。人們把一枚硬幣放進死者的口中,用1拃見方的白布蓋在臉上,這才抬起尸體入殮。在棺材前,擺放死者的遺像,并用花圈裝飾起來。假如須要守候在遠方的親人而在家中停靈時,就請僧侶來家中誦經,天天早晨和中午要向僧侶施舍齋飯。
入殮以后,浩浩蕩蕩的送葬步隊護送靈柩前往建在寺院里的火葬場。靈柩放在手推靈車上,由4名火葬工推著緩緩地行進,4位僧侶走在靈車的四角,居士手持靈幡緊隨其后。死者的支屬們身穿白色孝服,手拿香、燭、花等,孝子頭上拴著茅草,茅草與靈柩相連。他們傷心地低垂著頭,追隨靈車向前移動。
到達火葬場后,送葬的人們抬著棺材繞火葬場環行3周,然后把靈樞頭朝西放下。居士打開棺材,揭開殮布和蓋臉布,剪斷殮繩,請僧侶誦經。這是支屬們向死者遺體離另外時刻。兒孫們把鮮花、香燭放在死者的身上。居士整理好尸體后,每個人點燃一支火把。4名火葬工在靈柩四周繞行3圈,開始點火焚尸。這時,僧侶要為孝子(或由其支屬取代)進行"火前剃度",火葬儀式結束后即可還俗。
尸體點火五六個小時以后,居士拿著盛滿"金三坡樹水"的缽盂,火葬工每人端一罐水,繞焚尸處轉3圈后,灑水滅火。接著,火葬工向炭灰堆上撒稻谷、花生、芝麻,象征給死者授予新的生命。今后,還要舉行3次"成形儀式"。第一次,居士用鋤頭把炭灰堆成頭朝東的人形,問火葬工:"好欠好?"火葬工回答說:"欠好。"第二次堆成頭朝西的人形,再問一遍,回答說,"不太好。"第三次又堆成頭朝東的人形,火葬工們齊聲說:"好了!"人們便拿來一片香蕉葉把人形擋住,并拿一塊長2米半的白布蓋在香蕉葉上面。這時,僧侶或居士拉著蓋布開始念超度經。
經完畢,支屬們掀開香蕉葉,從灰堆里撿拾骨骸,并用蔞葉水、三坡樹水和嫩椰子水清洗潔凈。假如有人撿到硬幣或牙齒,就把它作為死者最后的禮物永遠留存起來。人們把清洗潔凈的骨骸裝進骨灰盒,供放在佛像前。夜間,僧侶們誦御禍經。三日后把骨灰盒取回家中供奉,有錢人家則在寺院里建骨灰塔埋葬。除火葬外,柬埔寨還有土葬或水葬,歷史上也曾有過鳥葬的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