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靈過橋是一種饒有異趣的祭奠民俗,在潮汕十分流行。這一民俗據說是由唐太宗游地府與劉全進瓜的民間傳說衍化而來的。《西游記》第十一回便論述了這一故事:唐太宗游地府還魂后,因曾許諾十殿閻王要送南瓜鮮果,遂出皇榜招募赴陰司進瓜之人。時有均州人劉全,莫妻李翠蓮以金釵齋僧,被劉全責為不安于室,忿而自縊,丟下一雙年幼后代。劉全悲悔不敷,舍命揭榜進瓜到陰曹會妻。閻王接到唐太宗的南瓜很興奮,還玉成了劉全,讓他們伉儷雙雙轉回陽世。
亡靈過橋的日期在澄海縣穩定為每年農歷六月初六日。通常家中有成年人于當年六月初六以前逝世超出一百天的,包括上年去世又未舉行"過橋"儀式的到了這一天都要舉行"過橋"儀式。在"過橋"日期內去世末滿一百天和下半年去世的則延至明年"過橋",每個死者只須舉行一次。 "過橋"儀式應提前于六月初五下午開始舉行。下午先拜祭亡靈,敬奠酒茶飯菜,報告亡靈。當晚十一時左右才正式舉行"過橋"儀式,一直祭奠至交過子夜,即初六日。"過橋"必用的供品有:用米(米志)蒸制七塊兩三寸寬、七八寸長的粿品,稱為"橋板粿",排列成一字形板橋狀,象征進閻王殿之奈何橋,橋呈七洲之意。橋頭橋尾均有陰曹官吏看管,要備熟鹵鴨一只敬橋頭官,熟白雞一只敬橋尾官。這時正值潮汕西瓜熟透季節,此地民俗均以西瓜頂替南瓜。西瓜祭奠的數目以死者有若干后代而定,豈論男女,每人一個。獨子或沒有兒子的要送一對(兩個)。祭拜時每個西瓜插上一支點燃的香,并套一串紙鏹,作為陰曹挑西瓜人的酬錢;別的還要加一盆有十二種差別果類的鮮果,焚化大量紙鏹等,以此敬獻閻王,以求死者早日得以循環超生。一些殷戶人家舉行"過橋"儀式時還請和尚、羽士做個道場,俗稱"打過橋敬"。
不用"過橋"的人家,一般這一天不買水果吃,特別禁食西瓜。初五晚上,家家緊閉門戶,不敢上街、串門,怕被鬼抓去"挑西瓜"。有的人恰好在這一天逝世,家屬都以為是"倒霉死"。
亡靈過橋的迷信色彩很濃,但也包括有一點人子孝親的倫理品德觀念,故仍為人們所接受。這種風俗現在潮汕民間仍很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