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葬亦稱“荒葬”,天葬葬式之一。舊時多見于偏遠牧區。人死后將衣服脫光,清水凈尸,然后用白布或白綢包裹尸體,請喇嘛念經后,把尸體運到荒野,讓天鷹、野狐、狼犬啄食。蒙古族的野葬,死者家屬或親友在第三天要到墓地察看,尸體如被鳥獸吃掉,便視為吉祥。尸體如原封未動,則再請喇嘛念經,超度亡靈,并在尸體上遍抹黃油,以吸引野獸盡早吃掉。還有一種野葬形式是將尸體馱在馬背上或放在馬車上,疾馳荒野,直到尸體拋落于地。尸體顛撲的地方即死者安葬之所。數日后,家屬到葬地察看,尸體如已被禽獸吃凈,便相信死者已安然而歸。如果尸體仍在,民間視為不祥之兆,必再請喇嘛念經“超度”,方使死者鬼魂脫離苦海。
網站經營許可證備案 滬ICP備09046518號-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