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墓全稱包孝肅公墓園,位于合肥市內包河南畔林區,與包公祠緊緊相連.整座墓園面積1200平方米.包拯病逝與北宋嘉七年(1062年),次年由開封護喪歸葬在今合肥市東郊大興集.1973年建于此,1988年竣工.
墓園內遷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孫的遺骨.包公曾言:"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也."故有"不肖子孫,不得入墓"的傳說.墓園由主墓區、附墓區和管理區組成.主墓呈"覆斗型",墓室內安放有包拯墓志銘和2.4米長的金絲楠木棺,棺內安放包拯遺骨.北側是附墓區,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整個墓園莊重肅穆,寓包拯稟性峭直、剛毅之意.主要建筑上置有全國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劉海粟、啟功、溥杰等撰書的楹聯.
出包公祠東行不遠,即見河畔高地的綠樹叢中掩映著一片紅墻黑瓦的古建筑,那就是包拯及其夫人、子孫遺骨遷安重建的墓地——包公墓園.墓園外有神墻圍護,內有神道貫通.園區規模宏大,建筑古樸典雅,滿園蒼松翠柏,地勢起落有致,與相距不遠的包公祠和相鄰的清風閣遙相輝映.
主要構成
包拯墓園由主墓區、碑廊、附墓區、地下墓室和管理區等組成.
穿過墓園大門,先映入眼簾的是大型照壁.照壁高4.2米,寬10.2米,上刻有"包孝肅公墓園"六個蒼勁有力的楷書大字,系著名書法家方紹武書寫.其功能是石闕前的屏障,起隱蔽作用,同時也起到裝飾性作用.這方照壁是安徽省目前最大的照壁,其構造完全是按宋代《營造法式》建造而成.
照壁的后面是"子母雙石闕".闕是古代宮殿、祠廟和陵墓肅穆處所的外部建筑,通常左右各一,也有在大闕旁建一小闕的稱"子母雙石闕".
中國建闕的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時代,初為城門,城墻到此而缺以作為門,所以稱城闕.墓門建闕約始于西漢.中國的古闕雖然很多,但大都殘缺不全.像包公墓園之內的"子母雙石闕",只有這一座."子母雙石闕"的母闕高6.4米,子闕高4.5米.
神道右邊立有"龜趺螭首神道碑".碑上撰寫著包拯生平事跡,內容與墓志銘的內容基本相近."龜趺螭首神道碑"豎立在之上,其實,是神道碑下的石座,民間習慣將它雕成似龜的動物形狀,是取其力大能負重的意思.
穿過神門,一條筆直的"神道"直達包拯墓冢.神道右旁立有石柱,名叫"望柱",又稱"華表"、"和表"、"桓表"和"誹謗之木",相傳立柱之習原是堯舜時豎立于交通要道的木牌,讓人在上面寫諫言之用的.后來,秦始皇定"誹謗"為罪,加上木頭容易腐爛,就改用石柱,并在上面刻上多種形狀和花紋,并逐漸演變成設在橋梁、宮殿、城垣或陵墓等前作為標志和裝飾用的大柱.設在陵墓前的大柱又稱為"墓表",一般常見的均為石造,柱身雕有蟠龍紋飾,上為云板、蹲獸.包拯墓園的這根望柱,北宋時期二品官就是位應享受的待遇,柱呈八楞形,高3.6米,柱身刻有纏枝牡丹,柱的上端是壽桃型光焰.
神道兩旁各有石羊、石虎、石人一對,組成墓前石刻群,名為"石像生".墓前石刻群既是一個朝代的藝術型制,又表現了一個朝代的政體特征.包拯墓前的石刻群是按照北宋陵寢墓前石刻型制刻制的,其數量、品種則沿用唐制,顯示墓主是三品以上官員.
登上幾級石階,迎面是包拯的享堂.享堂是包公墓園的重要建筑,專供祭祀活動之用.享堂正門兩側的抱柱上有一楹聯.上聯為:"正氣懾王侯,鍘惡除奸傳萬世";下聯為:"遺風昭日月,蜀山淝水慶重光".聯中的"蜀山"指合肥市西郊風景秀麗的大蜀山,"淝水"指穿城而過的淝河.作者從"正氣"和"遺風"兩個方面頌揚包拯的政績和品德.一個"懾"字,寫出了包拯的明察善斷,執法如山及對王侯的威懾作用;一個"慶"字,點出了人民因懷念包拯而建墓園的欣慰之情,希望包拯的"遺風"得以發揚光大.
享堂正門前的一副楹聯為安徽省已故著名學者吳孟復先生所撰.上寫:"廉吏可為來者是式,故鄉更美公乎其歸".上聯"廉吏可為"是用典.春秋戰國時,楚國有個名為孫叔敖的令尹,他輔助楚王稱雄,政績卓著,贏得楚國百姓的贊頌.他死后沒有給他的后人留下什么財富,致使他的后人過著貧窮困苦的生活,被史籍稱為天下第一清官.而和孫敖叔同時期的一些贓官、貪官,他們死后卻給自己的后人留下了大筆財產,使他們繼續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兩者之間,對照鮮明,因而社會輿論感嘆道:"廉吏不可為".作者在此反其意而用之:包拯名傳后世,光耀史冊,所以"廉吏可為","來者是式"意思是后來人應當以包拯為楷模.下聯意思是包拯逝世900余年了,他的故鄉合肥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一座現代新興城市,所以說"故鄉更美",遠非宋代所能比.包拯病逝外鄉,歸葬故里,"公乎其歸"既表現包拯對故鄉的眷戀,也表現故鄉人民對包拯的深情.
享堂飛檐翹角,灰瓦彤柱,高約10米,是一座木結構九脊五開間的宋代建筑風格的殿宇.殿內,20樽鑿花文飾的柱基上,聳立著20根丹紅國漆大柱,撐起椽梁昂枋,使大殿顯得氣宇軒昂,宏偉壯觀.享堂中央高支神龕,放置著包拯神位,神位前的供桌上設有香臺,供瞻仰、祭祀者進香叩拜.神龕上方懸匾三塊.中間的匾額上寫的是"為政者師",系清代江蘇王均撰寫,著名書法家劉炳森所書.左側為"正氣凜然",為著名書畫家劉海粟題寫.右側為"清正廉明",是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
享堂神龕兩端的巨柱上懸一長聯.上聯為:"十五卷讜論排閶,江河不廢仰止高山,正道自千秋,宇宙聲名尊孝肅";下聯是:"九百年明德在世,人物凜然長留生氣,凌云應一笑,歲時鄉國薦芳馨".全聯上寫"論",下寫"德",對包拯的一生,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花圈網經營網上預定花圈、花籃、花束訂購等,鮮花花圈,鮮花花籃,葬禮胸花,花圈挽聯等商品。支持電話訂購或者網上下單專車專人送貨,花圈速遞省時省力,花圈網花圈店以多年的工作經驗專業代寫花圈挽聯,如有需要請來電咨詢,我們會將您的親情傳遞。包公天堂墓園附近花圈壽衣店鮮花速遞帶給人們的好處體現在很多方面,網上訂購鮮花能夠節約我們很多時間,在價格上還能夠實現一些優惠的方式。互聯網的發展為鮮花速遞帶來了更多的生存空間。我們在選擇訂購類型時候要從價格上、性價比上進行綜合的考慮。
|